水保要闻

三峡秭归:从兰陵溪流域看“长治”五期建设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兰陵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秭归新县城西部15公里,是秭归县八大干流之一,1999年被纳入“长治”五期范围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平方公里,分1999~2001年三个年度实施。近日,县水保部门进行回访,认为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工程治理提升了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期间共完成坡改梯1250亩,沟路配套7360米,建沉砂函38个,水池158口,沼气池1070口,如今,治理区内新修公路、人行道四通八达,排洪沟、水渠井井有条,沉砂函、蓄水池、沼气池星罗棋布,昔日只产苞谷红苕的荒坡野岭成为富庶的果园。
  二是生物治理彻底改变了流域面貌。秭归县三年在治理区内发展柑桔1450亩,无性系茶叶900亩,浅刺大板栗1300亩,油桃、布朗李等小水果1000亩,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兰陵溪流域纳入全国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点,对5500多亩林地进行封禁管育和补植补造,使流域新增林地43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5%,比1999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高出全县平均18个百分点,兰陵溪小流域已变得山青水秀。
  三是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遏制。据亚研所在流域内中坝村监测结果显示,水土流失量由治理前的195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现在的1450吨/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流失25.6%,侵蚀程度分别下降了1~2个等级,近6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根本治理。
  四是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良性调整,柑桔成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1600元上升到26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650元,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形成 “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格局,步入小康建设先进行列。
  (秭归县水保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