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水保监测应注重加强与科研部门合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11月2日讯(记者 李真)“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龙头,是维护生态与环境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刘宝元教授如是说。刘宝元教授长期从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侵蚀规律及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拥有多项研究成果。在10月26日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会上他率先作了题为《全国水土流失量监测评价方法》的专题报告,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南方红壤区对湖南、江西、浙江的考察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梁音告诉记者,南方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不仅如此,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情况并不亚于北方地区或长江上游部分地区。他呼吁,南方水土流失已经迫在眉睫,政府要加大对南方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改变耕作方式,抢救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也是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说,目前虽然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每个监测站点都务必要与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邀请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监测站点应创造条件成为科研基地。其次,要加强同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保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长期生态站的监测成果,取长补短,丰富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的内容。再次,也是当前需要重视的,就是要与水文观测相结合。水文站是按江河流域布设的,站点密度大,控制范围广,积累了长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对于定量研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十分重要。同时,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快速发展,尤其是要在预测预报模型、信息技术、监测站网建设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本次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8位专家参加。通过会议专题报告及学术交流方式,专家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土保持管理及监测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