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水保是扭转生态恶化和摆脱贫困的关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讯 (记者 张金慧)作为“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6日,院士专家考察团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长孙鸿烈的带领下对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进行了考察。孙鸿烈在考察座谈会上指出,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同时水土流失又是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和贫困的根源,水土保持是扭转生态恶化和摆脱贫困的关键。
    院士专家考察团由孙鸿烈、冯宗炜、童庆禧、袁道先、郑度等五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组成。6天中,他们先后考察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5个县。每到一处,考察团都认真细致地询问当地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并调查了解农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听取干部群众对生态建设的意见和要求。院士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长治”工程在防治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一致认为,“长治”工程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中,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突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同时将国家宏观生态效益与小流域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紧密结合,治理技术路线是成功的。与此同时,院士专家们也发现部分地区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工作难度大,一些地区种植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水保资金严重缺乏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他们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长治”等水保工程建设,水保工作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经济的角度研究生态问题;科研部门要加强科技指导;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地区产沙量最多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达2.58亿吨,占长江宜昌站来沙量的48.8%,这表明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陡坡种植、泥石流和工程开发建设是造成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孙鸿烈说,在生态严重恶化地区,把水土保持搞好了,就是抓住了生态建设和解决脱贫致富问题的牛鼻子。他说,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恶化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生态恶化的后果。如森林被大面积砍伐,人工抚育又跟不上,造成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草地过度放牧,草场植被稀松,造成草地生态系统退化。退化的结果都反映在水土流失上。同时,水土流失又是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和群众贫困的根源。一方面,因为水土流失继续发展后,肥沃的表土被冲走,土地资源逐步丧失,土地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萎缩,土壤涵养水分能力下降,就会加剧洪涝灾害。而水土流失形成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和湖泊、水库中,给防洪等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生产能力低下,农民为扩大种植面积就不断进行陡坡开垦,越垦越穷。所以,水土流失发展下去,恶性循环,会导致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生态恶化和贫困。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和实现脱贫致富,孙鸿烈认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关键措施。他说,水土流失本身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结果,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解决系统的问题。在一个区域里,单一措施很难发挥作用。从考察看,各地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方法,治理效果非常好。实践表明,通过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等统在一起抓,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孙鸿烈说,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对防治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据了解,由水利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三家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自今年7月开始,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里,专家们将系统考察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及生态安全问题,客观评价我国生态的现状,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标、标准及主要技术路线、方法,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目前,科考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0多个县(市)的野外考察任务,整个野外考察可望今年底基本结束。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