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工程暖民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云南省元谋县“长治”第七期那能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感
云南省元谋县老城乡那能村委会位于元谋县城东南部,108国道横穿而过,与武定县的白露乡接壤。境内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650毫米,降雨多在7、9月份,年蒸发量3800毫米,是降雨量的5.4倍。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64户,总人口3980人。村委会土地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592.4公顷(水田377.53公顷,旱地90.87公顷,坡耕地114.8公顷);林地1837.99公顷;荒山荒坡55.4公顷;其它用地21.34公顷;经果林11.46公顷。坡耕地、荒山荒坡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区内有水土流失面积8.4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老城河、大浙江河,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泥石流奔流而下,严重影响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4年,那能被列入“长治”七期治理区第一批实施的小流域,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山荒坡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一年来,共完成坡改梯54.0公顷,营造水保林33.33公顷,种草8公顷,种植经果林22公顷,封禁治理466.67公顷,累计完成治理任务5.8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9.2%,占下达任务数的100%。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3座,拦沙坝2座,谷坊11座,蓄水池6口1300立方米,沉沙池6个,引水沟渠12公里。国家投入资金90多万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止,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流域内共有810亩的坡耕地,全部实行了坡改梯,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地”;对7000亩的荒山荒坡和疏林地,实行了封禁管护,昔日的荒山荒坡现已渐渐披上了绿装。二是水利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增强了农业后劲。为有效解决坡改梯灌溉用水,在各级的支持下,将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工程、配水工程、集雨利用工程、扶贫工程等项目建设的资金统筹使用,集中连片地重点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对马头山引水沟进行了整治,减少了老城河片区8村13个村民小组水量流失。修建了丙桂、大浙江引水沟渠,改善了大浙江、湾保、丙桂3村5个村民小组的灌溉条件,使全村委会新增灌溉面积750亩(马头山村300亩,丙桂450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亩。三是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项目的实施,流域内形成了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群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水保意识增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灾害逐步减少,种植的经果林发挥效益,群众从治理中得到了实惠,将更加坚定群众长期搞好水土保持、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
“长治”工程实施以来,使群众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说:“长治”工程是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