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种模式”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王埃平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水土流失地区群众意愿、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水土保持工程。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新的机制,把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推行国家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与投工承诺结合和依靠社会力量治理的“三种模式”,明确重点,规范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
一是国家投资典型示范模式: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根据总体规划,每条小流域确定2~3处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施工技术较强的水源、基本农田、道路等控制性综合工程,作为当年重点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进行单项工程设计,制定年度建设计划,逐级上报批准后,主要由国家资金投资建设,按工程项目管理,全面推行项目建设公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由有资质的单位建设和监理。这些工程不论在资金、技术、进度、管理等方面靠群众建设有一定困难,应通过典型引导、示范推广的办法,使群众学会治理方法,看到治理成效,激发治理热情。同时,按照“大封禁,小治理”的指导思想,加大封育管护的力度,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改善生态,扩大治理成果。
二是国家补助投工承诺模式:按照国家补助为辅,群众自筹为主的原则,把依靠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技术要求不高、施工难度不大、可以通过群众投工完成整地、林草、管理维护、补块连片治理等面上工程,应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一事一议”,主要由群众投工承诺,自愿投劳进行治理。国家适当给予种苗、材料、机械等补助,让项目区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是社会参与多方融资模式: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投资渠道开展治理。一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组织协调机制。强化“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机制,鼓励各行业、各部门利用资金捆绑、项目配套的办法进行联合办点。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户承包、联户承包、专业队承包和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大力推动“四荒”使用权拍卖,积极引导、大胆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成分特别是大户参与治理开发,充分发挥其资源和资金优势。三是明晰产权,推行项治前产权预先确认制,明确权责利,谁投资谁受益,鼓励群众投入治理的积极性。四是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谁利用水土资源谁进行补偿,依法足额征收“两费”,用于治理工作。
以上三种模式互相影响,不能顾此失彼,应同步推进。只有因地制宜地推行“三种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行势,才能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两个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