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四大成绩 900多个县实施封山禁牧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93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禁牧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从原有的16亿吨减少了约3亿吨。记者从1月15日闭幕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大会上获悉,这些都是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的标志。
据介绍,我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以及环京津风沙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全面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黄河下游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的大幅度减少,有效控制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改变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成功地实施了生态调水,对复苏下游的胡杨林、恢复沙漠绿洲、遏制沙漠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太湖和扎龙、向海湿地的生态调水,有效地改善了太湖水质,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近年来,我国在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轻微地区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在全国128个县,设立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在“三江源”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在推进生态修复过程中,加强了配套措施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了条件。
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积极控制人为水土流失。近年来,全国累计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水利、电力、公路、铁路等加强了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90%以上的水利工程和电力工程,7000公里公路和10000多公里铁路建设全面实施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和对植被的破坏,减少了进入江河湖库的弃土弃渣。
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上也取得了新进展。开展了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摸清了全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动态,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开展了生态用水、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制定了水土保持工程前期工作、概(估)算定额等22项技术规范与标准,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以“3S”技术为突破口,推动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地推广了节水灌溉、植物篱、乔灌草优化配置、滑坡预警等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最近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又联合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将为国家实现宏观决策提供对策和建议。(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