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闽北水土保持取得新突破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通讯员 朱秀端)"十五"期间,福建省南平市水土保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预防为主,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科学治理, 敢于开拓创新,实现从单纯治理向综合防治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闽北特色的水土保持路子。一是全面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保持为中心,开发和治理结合,治理中开发、开发中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五年来,全市投入994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317公顷,综合整治小流域 15条,其中三条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通过综合治理,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蓄水、缓洪和拦沙能力。治理区的洪水发生率下降,毁坏土地、河道淤塞等损失明显减少。促进了土地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率提高。治理区新建果茶园10901公顷,各项水土保持直接效益达4530万元。二是创新思路,预防前移,开创了"娃娃水保教育"先河。2001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发起"水土保持从娃娃抓起"的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活动,联合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中学环境(水土保持)教育实施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发出中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中学《水土保持》校本教材,成功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素质教育正式溶入中、小学教学,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的普及推广。目前,全市有6县(市、区)的20所中学开设了水土保持课程,有160所城乡中学参加"水保绿网杯"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了全社会水保防治意识的提高。得到国内、国外生态环境教育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三是建设全国一流水土保持科教园。2001年初,我市在原水土保持试验场的基础上,以"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建设为龙头,搭建水土保持科研、教育、服务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完成科研试验、科教展示、植物良种、休闲观光等四个大功能区建设。成为我市水土保持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种苗繁殖,农民培训,学生教育,生态观光的多功能园区和对外交流窗口。园内我省水土保持基础科学领先课题"闽江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土地生产力动态监测" 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经过5年观测,也取得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四是监督执法步入正轨。"十五"我市提出"以宣传教育起动,从审批管理入手,把好监督执法第一关","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为切入点,落实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的监督执法工作思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年来,水土保持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监督执法职能进一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整体防护功能进一步增强,新的水土流失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