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求发展 自我修复谱新篇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宁夏盐池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尤代强 孙太旻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713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868.3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干旱的气候条件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日趋上升,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2002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后,县委、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提高认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生态立县,效益优先”的原则,立足对传统畜牧业的变革和提高,全面推行草原禁牧,走科学舍饲圈养的路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立草为本、为养促种、为牧而农,建立贫瘠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闯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修复成功之路。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围栏面积21.72万hm2,发展人工种草5.69万hm2,人工补播改良草场2.0万hm2。为进一步解决生态自我修复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托项目共建成标准化舍饲养殖温棚15984座,改造低标准舍饲养殖温棚3000座。建“四位一体”、“三位一体”温棚2500座。使畜牧业养殖形式由草场放养向集约化舍饲养殖方向进行了转变。有力的保护了天然草场,加快了生态自我修复的步伐。
——在生态修复试点建设上
一是在全县实施封山禁牧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重点区域实行人工围栏封育、补播等等修复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全县实施封山禁牧以来,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21%,提高到46.2%,生态修复试点区内的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26%提高到70%。物种丰富度指数得到极大提高,野生甘草、麻黄等中药材重新恢复了生机,生物多样性发展,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控制了风沙危害,减轻了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生态修复的实施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粗放经营向舍饲集约化经营转变,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转变,建立起了具有盐池县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格局,为生态修复区群众带来了实惠。据2004年底农业普查结果表明,全县农业生产总值61737万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280元提高到1762.7元,净增482.7元。生态修复试点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0元净增580元,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三是生态修复实施以来,提高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市场,极大的带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生态修复试点内,广大群众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些新型的能源替代品逐渐被推广,如沼气灶、太阳能灶、节柴坑等在试点内快速发展,推行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减少了生产、生活用能对植被的破坏,妥善处理了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矛盾,保证了生态修复的稳步,健康、持久地进行,同时对创造农村良好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生态修复的经验及做法上
一是示范带动、广泛宣传,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为确保生态修复真正落实到实处,县委、政府在大水坑镇率先对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完善和细化,推行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实现草畜平衡,防止超载放牧,坚持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通过生态修复试点的建设,让群众充分体会生态修复给当地带来的实惠,使项目区的每一位群众都成为一个 “宣传站”,并采取领导电视讲话,召开动员会,现场会,书写固定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而且充分调动了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积极性,努力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
二是出台政策、建章立制,为生态修复夯实基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政府相继出台了《盐池县草原禁牧、休牧、轮牧管理试行办法》、《盐池县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盐池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施办法》等管理规章,各个项目乡村制定了乡规民约,使生态修复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三是坚持政府统筹、各部门协作,为生态修复保驾护航。加强了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牧业等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领导为成员的生态修复建设领导小组。各村、组也相应成立管护机构,以确保生态修复的顺利实施。同时,县政府还把每年生态修复的成果作为各单位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抓,明确责任,定目标,定奖罚。
四是多措施并举、创造条件,为生态修复注入活力。生态修复面积大,范围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近年来,各项目县委、政府在加大宏观调控的同时,本着资金集中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的生态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在保证项目渠道不乱,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重点向生态修复工程倾斜,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修复资金的不足,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生态修复,采取减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大户、联户承包,租赁等形式搞生态修复建设,创造全县人民搞生态修复的社会氛围,不断为生态修复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是严格执法、加强管护,为生态修复提供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项目县的专(兼)职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定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各项目县在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通过健全管护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管护网络,明确管护人员的目标和奖惩制度,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有效地促进了生态修复工作。并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农、林、牧行业专家现场进述各项林草措施的管护抚育知识等,提高人们的抚育管护水平,较好地达到“以育促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