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十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成绩斐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笔者从2月15日召开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2006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赢得良好发展机遇,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治理成绩斐然。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对黄土高原投入水土保持资金达23亿元,其中通过黄委下达的水土保持资金为10.22亿元,中央投资标准从“九五”期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元,提高到4-6万元,投资标准成倍增加,投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十五”期间,启动实施了3个示范区、17条重点支流、77条重点小流域、4个城郊治理以及22个生态修复试点等重大项目。据统计,“十五”期间,全流域共开展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5万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1.25万座(其中骨干坝1600多座),建成各类小型水保工程25.6万多座,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历史上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时期。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黄河上中游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全面强化了预防监督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了预防监督规范化建设。截至“十五”期末,各地共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315个,建立健全流域机构、省、地、县四级监督机构387个,配备专职监督员3600多名,健全和完善了法律法规、监督执法、技术支持“三大体系”。开展了10个地(市)和174个县(市、区、旗)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消除了执法空白县。实施了全国第一、第二批10个城市和黄河流域2个城市的水土保持试点工作,拓宽了监督执法领域。
    二是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十五”时期,全流域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000多个,查处违法案件1万余起,促使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达12亿元。仅2005年,就组织开展了165个国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执法督查,探索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新途径。
    三是强化了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监督执法。重点是对晋陕蒙、晋陕豫接壤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加强监督执法,预防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实施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保护工程,设立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站15个,配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76名,开展生态保护试点面积5500公顷,有效促进和保护了源区的生态恢复。
   水政水资源管理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了流域水行政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组建了4个水政监察支(大)队,依法推进治河管水。 
    一是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截至“十五”期末,管辖范围内取水口增加到80个,批准许可取水量169亿立方米。
    二是强化了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先后完成了内蒙古乌海黄河公路大桥、宁夏石嘴山旧堤加固改造工程等40余项河道建设项目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工作。编制出版了《黄河上中游干流河道建设项目分布图》。
    三是水事纠纷调处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制定完善了河道管理、执法、巡查等14项制度;查处了府保河段等水事案件20余起。
    “数字水保”和“模型黄土高原”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按照黄委“三条黄河”建设思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监测系统建设、应用系统研发、高新技术应用等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黄河上中游七省(区)建成了7个监测总站和39个监测分站。成功开发了黄河源区三维可视化查询等10余个应用系统。
    全面完成了全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948项目)任务,开展了土壤侵蚀模型开发、动态监测技术、遥感信息自动解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多沙粗沙区、黄河源区、开发建设项目及重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启动了麻庄、韭园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示范工程。完成了多沙粗沙区23条重点支流遥感监测及深化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了“模型黄土高原”的建设,完成了需求分析等前期工作,编制了《“模型黄土高原”工程建设规划》。建立了南小河沟流域实体模型和典型小流域原型观测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水保科研、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水土保持基础和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主要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等40余项水土保持综合和专项规划。开展了重点支流治理6个二期项目区可研、14条小流域坝系工程可研和小流域坝系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特别是“两川两河”项目立项和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工作,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部、委的高度评价。编制了万家寨水利枢纽等10余项国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了大批重点项目的可研、设计方案。目前,正集中力量编制《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力争尽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十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承担了5项重大治黄攻关课题,共开展国家、部、委和局级科研项目35项,已完成17项,其中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委科技创新奖。建立了科研推广示范基地50多个;开展了流域水土保持改革、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等10多项水土保持专题调研;建立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和各类图件、影像库;编写了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水坠坝技术规范、水保生态工程概(估)算编制办法等一大批水土保持业务标准、规定和技术导则,出版《淤地坝系列丛书》等专著25部,在水利水保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各项改革、管理成效显著,能力建设迈上新的水平
    积极推进“技术立局”、“人才兴局”战略,完成了机构改革,实行政、事、企分开,局属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聘用制。组建了监测中心、工程建设局、淤地坝建设管理办公室、水保生态工程质量监督站以及直属水政监察支、大队等机构。制定了“三站”改革发展方案。加强了各级班子建设,加大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和交流的力度。初步建立了规划、建设、监理、监测、科研五个支撑体系,为治黄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计划、财务、审计、科研、内部综合管理等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行了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和资金“报账制”,加强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和全过程监控;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跟踪检查体系,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前期、中期调整、竣工验收等程序。完善了财务内控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和会计核算体系,全面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堵塞了漏洞。制定完善了《局工作规则》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实现了机关办公自动化,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马建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