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安河项目区治理经验及效益浅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办公室 陈泽渊 邮编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办公室 吴 咏 邮编629006
摘要:白安河项目区2003—2005年实施完成,船山、安居两区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措施布 局、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白安河;治理;成效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白安河项目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嘉陵江支流,包括船山、安居两区的安居坝、常理河、保升河、开善寺、仁里场、新桥、桂花园等7条小流域,2003年—2005年实施完成,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km2。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海拔350—500m,相对高差150m。流域区地貌以中、浅丘为主,地面起伏较大,丘坡林立,沟槽棋布。成土母质类型为遂宁组,土性偏沙,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较差,地表物质稳定性差,水土流失潜在危害严重。耕地中以坡耕地为主,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治理前植被破坏严重,林种结构单一,林分不合理,生态防护效益差,林木覆盖率仅18.4%。
项目区具有“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量丰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达17.4℃,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3.3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据统计,夏季(6—8月)降雨477.3mm,占年降雨量的48.1%。
据统计白安河项目区总人口381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91000人,项目区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农业人口密度为673人/Km2。项目区2002年农业总产值70727.61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056元/人。
据治理前调查,项目区2002年全流域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4275 hm2,占流域幅员面积的50.28%。年泥沙流失总量为66.61万吨,多年土壤侵蚀模数为4666t/Km2,属中度流失水力侵蚀区。
2 项目区建设概况
2.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坡面水系工程为骨架,科学合理布设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立足水土流失治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构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文明新农村、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
2.2 项目建设概况
2003—2005年项目区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00hm2,其中:完成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521.33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842.33hm2,栽植经济果木林1563.01hm2,种草86.33hm2,实施封禁治理3543.00hm2,保土耕作3944.00hm2,新修塘堰整治34座,蓄水池341口,沉沙凼1169个,坡面灌排沟渠127.38Km,田间道路46.3km。
(1)按照“集中连片、坡面蓄引排工程、田间道路和梯田综合配套齐全”原则,交通方便、农田面积大、辐射带动性强的区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做到了改后坎体牢固,坎顶水平,坎面光滑,土层增厚,道路布设科学合理。
(2)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栽植经果林,在土层较深厚、灌溉条件较好地坡耕地和梯坪地上,主要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大五星枇杷、核桃等优势品种,做到栽植规范化、整地标准化,管护制度化。
(3)在流域内坡度>25°,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地上,营造以杞柏混交林为主,间种部分薪炭林的水土保持林。
(4)对流域内坡度在5°-15°、土层深厚、水土流失强度中度以下的坡耕地实施保土耕作。采用等高耕作法,同时配合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间套轮作及深耕深翻等多种方法,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
(5)以植被的自然恢复或人工促进恢复为主要形式。制定了《封禁管护公约》,并在显要位置立碑警示。
(6)坡面水系工程是系统拦蓄和排放地表径流,有效保护坡面,减少水土流失,达到就地拦蓄地的表径流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合理的布设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了沟(水平沟)、凼(沉沙凼)、池(蓄水池)、渠(引、排水渠)、窖(蓄水窖)、塘(山坪塘)、路(人行耕作路)配套的坡面水系工程布局,通过层层拦蓄,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
3 项目建设的经验
3.1 强化组织管理
在实施中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组织管理,一是专门成立了项目管理机构。确定由区水利(务)局为项目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招标确立施工建设单位;委托四川省蜀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对项目综合治理进行全程监理,遂宁市水保监测分站对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进行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二是强化预防监督管理。在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把项目区纳入了全区预防监督重点,切实加大项目区人为水土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认真履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三是落实工程管护制度。形成了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制度和管护协议,确保工程措施有人管、有人维护;四是落实专人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作到了档案资料齐全、专柜存放、专账管理。
3.2 加强领导、强化认识
为确保白安河农发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开工建设以来,船山、安居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坚持把该项目作为打造船山、安居新形象、塑造四川精品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对该项工程的领导。首先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区长任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强力推行目标管理,确保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其次是实施小流域乡(镇)人民政府、区水利(务)局联合组建了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计划安排、技术指导、招标投标、资金管理及检查验收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3 突出四个结合,拓展治理空间
本着“措施布局最优,治理效果最好”的原则,在严格执行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做法,整合部门力量,进一步拓展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空间。一是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围绕“两区、三线”,成功打造了“成—南”路、“遂—回”路、318线的实施重点。形成了“成—南”线水土保持示范带,安居水保生态科技园、开善寺城郊水土保持示范区、常理河农业产业结构示范片及安居、新桥、桂花园等坡改梯综合示范片等各具特色的建设亮点;二是突出水土保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按照“一镇(乡)一色,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经济果木,切实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在常理乡建设以黄金梨为主的特色水果乡,在常理乡的大洞、万福、海龙等村开展典型示范,通过业主引导,典型示范,共在全流域栽种245.2 hm2黄金梨,治理区涌现出大洞、海龙等水果专业村3个,水果专业户100余户;桂花镇政府切实加大了项目区退耕还林力度,真正收到了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方水土,美化一方环境的效果;四是项目建设与开展效益监测相结合。开展小流域微地貌原形监测,并建立样方监测点,在流域内选定有代表性的典型农户、地块,建立资料档案,分年度收集产出、投入及工程使用情况,大力开展了水土保持效益监测,实现了水土保持治理与动态监测工作的同步发展;五是结合治理进行技术服务,水保办技术人员与治理(乡)镇农、林、水科技人员一道,对村、社、群众进行水保科技服务,注重实效,解决农户殷切盼望科技指导的实际,举办培训班,进行水保工程施工、果树技术管理、建后管理等技术培训,应用红砖网格、新材料——HEC进行坡改梯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建立了经果林示范区,引进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钙果、黄金梨、薄壳核桃等名优特新品种进行试种,示范。
3.4 强化六大管理,提升治理效果
一是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全面推行技术岗位责任、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和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明确工程技术人员职责,严格按照工程技施设计进行施工,严禁按程序或技术要求施工。与此同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评定,对不合格者,坚决返工重来。其次是严格项目技术施工设计工作,形成“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及单项工程定型设计”、重点片技施设计方案、施工管理制度等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确保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强化工程建设“四制”管理。确定由区水利局为项目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招标程序确立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等土建工程施工单位;与四川省蜀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理,遂宁市水保监测分站对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进行指导;三是强化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在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和按工程建设进度拨款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并推行了工程建设单位申请,现场施工技术员核定,区财政局、水利局财务审查,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划拨的“四级”资金管理制度;四是强化预防监督管理。在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把项目区纳入了预防监督重点,切实加大项目区人为水土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认真履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同时,加强已建工程的管护,做到产权、目标、责任“三明确”,人员、经费、制度“三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后续效益的正常持久发挥;五是大力推行群众用工承诺制。在项目初设和技术施工设计阶段,通过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群众自愿承诺水土保持建设投工,确保任务落实;六是落实项目公示制。通过村民委员会,向群众公示建设内容及投资金额,特别是对重点片工程规模、投资额度、建设任务,使工程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确保工程实现阳光作业。
由于措施具体,制度逗硬,坡改梯工程达到了平、厚、壤、固、美、齐,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经果林发展达到了园艺化、梯地化、优质化、市场化标准;水土保持林达到了整地规格化、栽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要求;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布局合理,防洪标准高,水系网络完善。
3.5 创新两大机制,有效激活力量
首先是创新投入机制。为加快项目工程建设进程,在认真分析、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以项目为支撑、群众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集中使用资金,捆绑项目,规模治理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坡耕地改造后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粮食定购不变、新栽经果林产权不变“三不变”,农民投工积极的村社优先安排工程资金,优先安排新技术、新项目,优先提供良种果苗等优惠政策,激发了项目区群众自觉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热情。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主动参与到项目工程建设中,促进了项目建设完成;其次是创新激励机制。将水保项目纳入了全区重点工程建设之列,并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年度目标的重要内容,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推行目标管理,年终统一考核评比。
4 项目建设的成效
4.1 蓄水保土效益:通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程度降低,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明显增强,据效益跟踪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4275hm2降为8175hm2,减少42.7%,,年泥沙流失量由治理前的66.61万吨降为17.85万吨,减少土壤侵蚀量 48.76万吨,减沙率达73.2%。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乱流。
4.3 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
通过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和对原有林草实施封禁管育措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流域区林草覆盖率,而且调节了流域小气候,减少和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一步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18.7%上升到36.7%。
4.4 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通过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化,不但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也繁荣了项目区农村经济。与此同时,经果林的成片规模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经济基础,为加快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据调查统计,治理后2005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达2487元,较治理前2002年的2056元增长了21.0%。
作者简介:陈泽渊,工程师,船山区水土保持办公室,从事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工作。
吴 咏,工程师,安居区水土保持办公室副主任,从事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