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提出“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任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 通讯员翟李越 赵家银)2月15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西安召开2006年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河工作会议精神,周月鲁局长作了题为《继往开来 团结奋进 为实现黄河水土保持“十一五”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五”时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工作思路、七个奋斗目标及十项重点任务,安排部署了2006年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以“减少入黄粗泥沙”为中心,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在淤地坝建设、生态修复、监督监测、“数字水保”和“模型黄土高原”建设、水政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行业管理,发展行业经济,改善职工生活。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做出新的贡献。
七个奋斗目标:
一是全面完成6.2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其中重点是1.8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建设淤地坝4.18万座(其中多沙粗沙区2.7万座)和一大批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开展生态修复8000平方公里;新开展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实施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专项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三期项目和黄河源区二期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等项目。通过淤地坝、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减少入黄泥沙,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二是实施预防保护面积14万平方公里和预防监督面积19万平方公里。建立起4个国家级预防保护示范区,21个省级预防保护示范区。建立20个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恢复治理示范点、6个城市水土保持试点、10个监督示范区。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流域内生态良好区的面积得到巩固和扩大,重点监督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基本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初步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基本建成1个“实体模型”与人工降雨模拟系统,基本完成“原型观测”试验基地设施建设,全面开展观测试验,为建设“模型黄土高原”及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数学模型系统,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和管理创新工作。重点是在水土流失预报模型、淤地坝建设技术、水土保持水沙效益评价等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初步建立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预报评价数学模型系统。
五是继续探索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体制。初步建立、完善流域水行政管理与执法体系,强化执法,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基本实现黄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和维护黄河上中游地区良好的水事秩序。
六是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的前期工作。重点是建立前期、科研、建设、管理、监督监测“五大支撑体系”,为全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七是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行业经济。在确保经济逐年增长的同时,使职工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十项重点任务是:全力抓好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体系建设,加快多沙粗沙区治理步伐;加强规范化建设,搞好淤地坝建设管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力度,加快治理进度;加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继续大力推进监测系统和“数字水土保持”建设,提升水土保持管理、决策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强力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河管水;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加强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为了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明确提出全年要实现两个奋斗目标和完成九项重点工作。
两个奋斗目标是:确保完成多沙粗沙区治理前期工作和各重点项目的年度任务;确保经济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职工收入与行业经济同步增长。
九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做好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程立项前期工作;二是继续抓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完成全流域1.25万平方公里的年度治理任务;三是深入开展以开发建设项目执法督查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四是继续大力推进以监测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监测和“数字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五是加强以“模型黄土高原”实体模型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六是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七是大力加强经济工作,壮大经济实力,提高职工收入;八是加快土地开发利用步伐,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搞好管理服务;九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精神文明与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