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水文系统优势 找准切入点 为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发展服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刀红英
(云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昆明 650021)
[摘要]水文、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利系统两项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事业,水利部《关于加强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必将使水文系统的优势和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水文、水土保持监测两大系统的多能互补,有效促进水土保持监测事业的发展。水文系统具有站点分布广泛、覆盖面大,观测项目多、积累的数据丰富,技术力量雄厚,测报系统比较健全、反应快捷迅速等优势。水文系统要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优选站点,填补空缺,增加水土保持监测覆盖面;二是要以泥沙分析为基础,丰富水保相关监测内容;三是要以效益分析为目的,积极参与水保工程效益等监测;四是要以提高能力为前提,积极开展水保培训与科学研究。
[关键词] 水文;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由于刚刚建立,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时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但它是一个年轻而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水文监测系统则是我国水利行业建设最早的水资源监测系统,覆盖面广、系统完善,技术基础坚实。这两项工作都具有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2005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必将使水文系统的优势和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水文、水土保持监测两大系统的优势互补,有效促进水土保持监测事业的发展。如何加强水文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1 水文系统优势明显,可有效弥补水保监测的不足
1.1 站点分布广泛,覆盖面大
水文监测系统是水利行业中建设最早的监测系统,多年来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支站点覆盖面广、功能比较齐全的水文监测网络。以云南省为例:最早的水文站昆明盘龙江金牛寺水标站,建于1887年,距今已有119年的历史;全省水文系统到2004年设有一个省总局、十四个水文分局,在全省主要江河湖库设有154个基本水文站,185个水质监测站、1025个降水观测站、46个泥沙站、123个蒸发观测站和120个水情报汛站、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覆盖了全省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佤底江等六条主要河流干流及其支流和所有14个州市行政区域。作为省水文系统十四个分局之一的西双版纳水文分局现设有7个水文站,2个水位站、9个水质监测断面站、53个降水观测站点、蒸发观测站点22个、5个水情报汛站,其中2个国际报汛站,设站区域到了澜沧江的三级支流。水文覆盖面之广、站点之多没有哪一家单位可比,其优势显而易见。
1.2 观测项目多,积累的数据丰富
水文观测项目多,主要有水量、泥沙、蒸发、水位、水环境等,还有近年来的土壤墒情监测等,多年来积累了大量数据。如水环境就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矿泉水、专业用水(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渔业用水、农灌用水、景观娱乐用水)、废污水、土壤和底质 、水文要素等八大类93项。云南水文现已整编积累了自1928年以来的近10万卷册的馆藏水文资料,刊印水文年鉴7千多册,基本建成了数据存储量近300兆、存储水文数据7亿多组、占云南省水文数据90%的云南省国家水文数据库,在国家、云南的水利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水文的基础性。西双版纳水文分局的测站,每年观测的原始数据达44.6万个,整编、分析的数据30余万个,成果整编成册10册,说明文字部分达12万字,为版纳地方的水利、航运、企业等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和服务。监测出具的“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生活饮用水、矿泉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生生物、水文要素等类别的93项参数”为法律保护的公正数据。这些数据信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利用这些资料同样也可以为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1.3 技术力量雄厚
云南省水文系统现有各类技术人员1500余名,专业涉及到水文水资源、水工、水文测验、河道、农田水利、计算机技术等,大多数与水土保持事业密切相关,高、中、初职专业人员占65%。省水文水资源局持有《全国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和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西双版纳水文分局在职职工中技术人员46名,有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建筑、分析化学、计算机、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持有《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证书》、水利部《全国水利系统水分析质量考核合格证》、《测绘资质丙级证书》。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同河海大学等相关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函授班力度,2004年已有15名在职职工完成函授学习,获得专科文凭,适应了水文现代化、加快水文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一支经过了多年工作与锻炼的队伍,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是可以为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发展服务的队伍。
1.4 测报系统比较健全、反应快捷迅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文测报系统也得到不断发展,自动化测报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实现了中央118个水文报汛站的全自动测报,与传统的人工报汛方式相比,自动化报汛具有时效性快、差错率低和工作效率高三大特点,为长江防汛调度可提供及时、准确地水雨情情报预报信息,为保障防洪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可靠支撑。云南省近两年,先后研制成功了实时水情综合应用系统网络平台、历史实时水情查询系统、云南省水情信息查询系统等,大胆引进VPN技术,完成了9个分局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汛期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传送水情信息传到国家、流域委和各级防办。2004年全年累计报送实时水情信息近7.8万份,多起洪水预测预报工项目中,洪水预见期均在6个小时以上,最长的达11个小时,预报精度基本上都在90%在上,预报精度达到甲级,为各级政府、防办指挥决策、防洪抢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减灾效益达6.15亿元。西双版纳分局通过公网,将局机关、水情分中心与全省水文站联在一起,形成了通过网络传输水雨情信息到省局的安全高速通道。这一系统必然会对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的传输起到快捷、有效的积极作用。
2 找准切入点,为水土保持监测事业发展服务
2.1 优选站点,填补空缺,增加水土保持监测覆盖面
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就云南省而言,云南省现设有水土保持监测总站1个、监测分站8个和1个典型监测点,监测分站只覆盖了云南的玉溪、楚雄、大理、保山、丽江、曲靖、昭通和思茅,典型监测点建在楚雄州的大姚县。而云南省有16个地(州、市),水土流失类型区众多,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服务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因此,可以从水文站点中,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优选一部分水文站点加入到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之中,发挥水文优势,为水土保持监测事业服务。
增选站点应当本着“填补空缺、完善系统、大中小河流兼顾”的原则。在长江、珠江两条重要流域,要在已有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的基础上,应该选择一些小河流的水文站点进行加密,以利于全面、细致监测和反映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对现在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没有覆盖的地域,应当大中小河流兼顾的增加水文站点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如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怒江、德宏、迪庆、文山等州,这样就可以填补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空缺。同时站点的选择更应注重中小河流,水土保持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的,监测的流域单元越小其精度越高,越能反映水土保持效果,流域面积越大则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的关联度越低。
2.2 以泥沙分析为基础,丰富水保相关监测内容
水文监测的项目主要为水资源量,除此之外其河流泥沙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而河流泥沙是水土流失在河道中的最终反应,泥沙含量的多少反映一条河流集雨面积内水土保持效果的好坏和水土流失程度的轻重,所以泥沙含量的监测对分析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直接相关。但泥沙输移的过程比较复杂,影响河流泥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泥沙含量分析出与水土保持的关联度,还必须要其他的监测项目相配合与支撑才能说明问题。因此,在做好河道泥沙监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应当增加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监测内容。我个人认为水文站要增加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一是泥沙的主要来源监测,二是坡面泥沙进入河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观测、分析,三是水工程等项目对拦截泥沙的贡献率等。
同时,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监测也需要开展面源污染监测方面的工作。如作为昆明市重要供水工程和饮用水水源地的松华坝水库,自1991年起水质开始恶化,从1991年到1995年间基本在Ⅱ、Ⅲ类水之间波动,1996年以来均为Ⅲ类水,总氮含量严重超标,有时降至Ⅳ类水标准。这主要是松华坝水源区每年施用的化肥6535.34t、农药138.96t,作物实际吸收率不足30%,大部分的化肥和农药随着水土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同时还有水源区内群众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水,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也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防治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是水利部2005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由此开展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因子的监测也十分必要。
2.3 以效益分析为目的,积极参与水保工程等项目的效益等监测
近年来,云南省相继实施了国家“长治”工程、国家国债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珠江流域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和云南省的小流域治理项目等,“十五”期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特别是金沙江下游的“长治”工程效益更为显著。孙鸿烈等中科院院士在2005年11月考察金沙江下游的“长治”工程后一致称赞其在防治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但是像“长治”水保国家重点工程这些项目,遗憾的是我们拿不出实测的数据佐证显著的效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虽然委托有关大专院校开展过监测,但由于时间序列太短,在开展监测中存在着人员不到位、监测不规范、监测时间短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监测成果的质量,所取得的数据根本没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因此,开展水土保持效益十分迫切、十分必要。水文系统现有的技术、人员、站网,完全有能力开展重点工程、试点工程等项目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2.4 以提高能力为前提,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培训与研究
水文系统虽然有大量的人力资源,但以前由于接触的水土保持工作较少,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能力。首先,开展水土保持专业培训十分必要。培训应当包括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培训、水土保持基础知识培训、水土保持监测规范培训、开发建设项目监测技术培训等,获取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资格,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其次是要引进必要的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力量。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与水土保持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方法等科学研究;要在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获得水土保持监测资质,以利于开拓更广的市场。
[作者简介]刀红英(1964~),女,工程师,硕士,云南省西双版纳人,云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副站长,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和预防监督工作。现挂职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局长。
联系方式:云南省景洪市嘎兰北路12号,电话0691-2149819,邮编6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