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成为青海水利建设新亮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本站讯 笔者近日从青海省水保局了解到,淤地坝作为青海省黄河源区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促进生态修复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得到了省水利厅的高度关注和项目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由于青海省的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密布,地形破碎,有大小沟道近3万条,且沟道断面多呈V字型,有良好的建坝基础。该项目自2003年启动实施以来,淤地坝建设从单项坝到体系坝的层层推进,运行管理逐渐规范,逐步成为青海水利建设的新亮点。
截止2005年底,全省累积建成单项骨干坝工程68座,单项淤地坝1450座,总库容3599.4万立方米,拦泥库容2002.86万立方米;已建和在建坝系6条,完成骨干坝36座,总库容2027.43万立方米,拦泥库容1256.27万立方米,完成中小型淤地坝58座,总库容397.25万立方米,拦泥库容207.45万立方米。经过3年来的建坝实践,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的成功 经验。
在坝系运行管理中严格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了“以坝养坝、以坝护坝、以坝建坝、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采取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做到了县上有专职单位,乡上有专门机构,村上有村委会的三级配套管理体系。项目实施县先后都制定了管护办法和细则,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产权、经营权与管护权。同时,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形式,把使用权、管护权、收益权下放到农村和农民手中,使骨干坝集人员、治理、管护、经营、效益于一体,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用好坝、管好坝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地扭转了过去“治、管、用分离,责、权、利不统一”、“建坝有人问,坝成无人管”的现象。
作者:王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