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面向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作用与定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周宝书1         望开发2
(1.宜昌市夷陵区水土保持局, 宜昌 443100;2.宜昌市三峡坝区乐天溪水管站   宜昌44324)
 
    长期以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笔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水土保持的内涵入手,概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发展趋势。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昌。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1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1.1 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
    水土保持的涵义有法律的定义和行业标准的定义之分,概言之: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
1.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的讲,“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范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新农村;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1.3 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1.3.1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可以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农村建设可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
1.3.2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并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极大地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因此,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密切关联关系。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行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目前,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济林、退耕还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方黄土高原推行的淤地坝,南方黄壤区实施的坡改梯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在新农村一定范围内保护和改善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实行了土地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益,因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成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依赖生产发展为首要条件,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因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治理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遵循“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同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土壤质地的改良,气候条件的改善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略夺式经营,过度开发,造成地表破碎,农业资源将受到破坏,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水土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注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改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
    农村的落后主要是经济的落后、文化技术落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土流失流失的是财富,留下的是贫瘠,埋下的是祸患,破坏了土地资源,造成土壤地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使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水土流失是农民贫困的根源。通过营造水土保持用材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使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兴办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和有规模效益的水土保持果业基地,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发展农、林、果等特色产业,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户一庄园,而加强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引导农民治贫致富,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定位
3.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开展的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国家八片、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级水土保持项目达到11个,重点治理县700多个,“十五”期间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122.60亿元,地方配套28.5亿元,利用外资1.5亿元,共完成水土保持面积24万KM2,初步修复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92万KM2,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产粮食180亿Kg,5年间全国有120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以上数据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强有力的支撑点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总体要求,发挥水土保持行业的综合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为突破口,注重引导农民发展高、新、奇、特的优质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户一庄园,在水土保持重点小流域治理区,按照“治理一条流域,改善一片环境,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要求。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立起以种植业的果品基地(桃、李、杏、梨,柑、茶、核、枣,萍、药、柚、烟),并辅以猪---沼---果立体开发模式的产业基地,扶持培育了“绿色产业”,建立起了“绿色银行”,改善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培植了新产业,寻找到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3.3生态补偿机制在新农村建设得到落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能建立在农村基础薄弱的基础上,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使广大农民富起来。应该认识到落实“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政策向农村倾斜,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在“多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从各方面已加大对新农村的财政投入,目前,国家实行的“两免一补”,取消“两工”,退耕还林“补贴”等支农资金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和反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外部经济杠杆的调控,是中国有史以来为缩小城乡差别最大的根本措施,也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有益探讨。
4水土保持在新农村中的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产发展为前提,以改善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
4.1用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新农村建设放到首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水土保持的具体工作,把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着眼点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而水土保持小流域可行性规划报告,无一例对村落、住宅等用地进行科学统筹安排,在新时期应以水土保持的理念为指导、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水土保持的技术规范为依托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在小流域规划上,要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起中心村落的村级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结合能源部门的“三改”(改厕、改栏、改厨)、交通部门的“村村通”、水利部门的“人畜引水”、广电部门的进“千家万户”等工程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工程建设上要按照“量力而行、利益共享、干所急需、百姓受益、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水土保持规划在全面推进村容村貌规划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4.2以项目为依托,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方式,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发挥水土保持行业的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报务方式上要按照“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群众自愿、政策公开、投入公开”的原则,把报务放到其他工作重中之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监测评价,面源污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同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村貌整治有机结合,并结合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成“民心工程”。积极完善和推行优质服务,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德政工程”,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惠泽于民。
 
[参考文献]
[1]匡尚富.国外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全国水土保持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2005.1.14
[2]鄂竞平.扎实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中国水土保持.2006(6).2-3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