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滑坡、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危害甚大。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考察组通过考察认为,频发的滑坡泥石流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产生大量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淤埋村庄和农田,缩短湖库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考察组专家在概括总结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滑坡泥石流成因、危害及防治成效的基础上,针对滑坡泥石流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该区滑坡泥石流分布及频发的成因分析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是我国泥石流、滑坡山地灾害多发区,已经造成灾害并有考察资料的泥石流沟就有4738条,占全国目前已掌握泥石流沟数量8500余条的55.74%。其中,白龙江下游、白水江和金沙江巴塘以下江段的泥石流均多达1000余条,岷江上游、大渡河和雅砻江断裂带等地均在400条以上。据统计,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有记录的大型滑坡有1636处,其中金沙江流域(449处)、长江干流(432处)和嘉陵江流域(314处)等地的滑坡数量最多。
    1、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
    横断山区(岷江上游)位于我国地貌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岭谷并列,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地貌崎岖破碎,大部分地区被长江及其支流分割,沟壑纵横;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坡度较陡,盆地东部分布着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岭谷或低山丘陵;秦巴山地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线,河流切割强烈,谷坡陡峭。所有这些,均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复杂而活动的地质构造
    该区地处板块缝合带,经历多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强烈。受构造体系控制,区内断裂和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严重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为滑坡和泥石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频繁而强烈的地震活动可显著降低岩石土体的强度,破坏自然斜坡的稳定性,常常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降水丰沛
    长江上游区由于受印度洋与太平洋气流影响,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本区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为滑坡和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
    4、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
除藏北高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轻外,其余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如:森林滥砍滥伐、陡坡过度垦殖、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发育。
    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灾害有并发性、频发性、突发性、连续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其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害城镇、村庄及农田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极其突出,滑坡活动形成的台地和缓坡地以及泥石流活动形成的堆积扇等为山区相对平缓的土地资源,常被开发为农田,甚至作为居民点,滑坡和泥石流一旦发生,往往给这些村庄和农田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例如: 1979年11月2日,四川省雅安干溪沟和陆王沟暴发泥石流灾害,破坏17个村庄,造成164人死亡,冲毁农田56hm2。1991年9月23日,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发生的特大型滑坡掩埋3个村寨,摧毁房屋202间,致死21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2004年8月23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暴发严重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灾害,导致德昌县8个乡镇受灾,房屋倒塌666间、危房1458间,受灾户达到1350余户,1416人无家可归。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省2000年以来,每年发生灾害性滑坡和泥石流近300次,危害村庄100多个,造成大量农田被毁,复耕难度大。
    2、危害交通干线
    (1)对铁路造成危害:据调查,长江上游区几乎所有的铁路和公路都不同程度遭受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成(都)昆(明)铁路是其中受滑坡和泥石流危害最为严重的铁路干线,自1970年通车以来至今,几乎每年都会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中断行车的危害,泥石流曾多次冲毁或淤埋路基和车站、颠覆列车、冲毁桥梁,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981年7月9日利子依达沟泥石流冲毁铁路桥梁,造成列车颠覆,导致360人死亡,中断行车15天。
    (2)对公路造成危害:长江上游区的公路,每年雨季经常因泥石流冲毁或淤埋桥涵、路基而断道阻车。2003年7月12日秭归千将坪特大滑坡,不仅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和24人失踪或死亡,而且阻断了青干河的水路交通和省道路线。盈江县2004年“7.8”泥石流灾害使35条县乡公路受灾,毁坏路基路面45km、桥梁9座、涵洞384道。
    3、危害水利水电工程
    长江上游区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遭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四川屏山欧家村电站兴建在一个古滑坡体上,滑坡总方量272万m3,目前治理滑坡已耗资130余万元。2004年7月8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将大盈江支流户撒河上的二级和三级电站引水坝以及厂区职工宿舍摧毁,造成重大损失。2005年8月11日四川海螺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建立在磨子沟的所有小型水电站全部被冲毁,造成严重灾害。
    4、危害河道,影响航运
    滑坡和泥石流活动常常堵断河道并形成临时堰塞湖,从而淹没上游沿岸道路、居民点、农田等,堰塞堤溃决后又会造成洪灾,给下游沿岸带来巨大危害。小江流域的蒋家沟1919年~1968年的50年间,堵江10天以上的灾害就多达7次,最长达6个月,1999年导流堤溃决后,2000年~2002年又多次发生泥石流堵江灾害。云南大盈江流域大量滑坡和泥石流活动使大盈江河床剧烈变迁,河床不断抬升,泄洪能力下降,洪水频频发生。2000年4月9日西藏波密易贡藏布河的扎木弄巴沟发生体积约2亿m3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形成长约2500m,宽约2500m,厚达100m的巨型堆积体,截断易贡藏布河。河水随即上涨形成堰塞湖,蓄水近30亿m3,上游4000多人受灾。6月9日滑坡体形成的湖坝溃决,巨大的洪流携带大量滑坡体给下游沿岸造成了巨大灾害,并一直危害到雅鲁藏布江。
    滑坡和泥石流进入江河后对江河的通航也会造成巨大危害。例如1994年4月30日的重庆武隆鸡冠岭岩崩,造成30万m3土石进入乌江,阻碍乌江通航达数月之久。金沙江新市镇以上众多急流险滩的形成与发展多与沿岸滑坡和泥石流活动有关,是阻碍金沙江通航的主要原因之一。
    5、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滑坡和泥石流活动在造成以上灾害的同时还带来强烈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的砂石化等环境问题。金沙江下游是长江上游区滑坡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区域之一,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最为严重。金沙江下游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高达17600万t,占流域总输沙量的68.5%。平均含沙量4.33kg/m3,为上游地区的6倍,平均输沙模数为2060t/(km2·a),约为上游区的11倍。其主要原因就是滑坡和泥石流活动直接向金沙江下游干流和支流输送了大量泥沙。小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仅3043km2,但其输沙量却高达每年1100万t,而其支沟蒋家沟汇水面积仅48km2,观测到的泥石流直接输沙量却达到每年300~600万t。根据相关观测和研究,小江主河道的泥沙81.4%来源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沟道重力侵蚀,蒋家沟等泥石流沟的泥沙更是高达90%以上来自重力侵蚀。
    三、防治滑坡泥石流取得的成效
    1、建立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
    1990年,水利部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纳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体系开始建设,并于1991年投入运行。目前,中央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了由68个站点和18个群测群防县构成的预警系统,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陕西和甘肃七省(直辖市)38个县,监控面积10.81万km2,基本覆盖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区域,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截至2005年底,该系统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44处,其中站点成功预报灾害险情10处,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234处,共撤离和转移群众3.83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43亿元,开展了5处滑坡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保护了30万人和数十亿元固定资金的安全。
    2、云南省昆明市探索出“东川治理模式” 
    “东川模式”是生物工程和土木相结合、稳定拦挡与排导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滑坡泥石流模式。生物工程和土木相结合主要以土木工程为先导,改变沟谷局部的地貌形态和动力条件,控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强重力灾害的发生,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立地条件,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展生物工程建设,恢复生态环境,长期发挥涵蓄水源和保持土壤的生态功能,削弱泥石流活动。稳定、拦挡与排导相结合是指在流域上游修建谷坊群,并进行封山育林(草),稳沟固坡,削弱水动力条件,控制泥石流形成;在主沟内,选择有利地形,构筑泥石流拦挡坝,拦蓄泥沙,减轻灾害。同时减缓沟床纵坡,提高侵蚀基准面,稳定坡脚;在流域下游修建排导槽,束水攻沙,将泥石流排导到安全地带,达到保护下游城镇设施,开发、利用土地之目的。该治理模式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不但遏制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保护了农田,减少了河流泥沙输入量,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因此,该治理模式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值得大力推广。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进行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防治工作,建立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但考察组专家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任务还异常艰巨
    尽管长江上游一些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滑坡灾害近年来相继得以治理,在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重要工程设施、保障交通的安全运营、保护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还有诸如昭通市的箐门河、东川的大白泥沟、怒江的以地洛河、临沧市的黑河、南北桥河、南汀河和忙峨河等一大批灾害性泥石流沟尚未治理,这些流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滑坡、泥石流一旦发生,产生的大量泥沙势必进入金沙江主河道,将对三峡水电工程、对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的金沙江流域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四大水电工程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专家们认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治理任务还异常艰巨。
  2、缺乏治理规划
  我国在滑坡泥石流防治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造成一些区域内滑坡和泥石流防治极不平衡。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内开展了两次滑坡、泥石流调查,并编制了防治预警规划,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也开展了相应的滑坡泥石流防治。而其他地区则未被列入防治规划中,此项工作严重滞后。
  3、缺乏技术规范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减灾工程技术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的技术规范尚不健全,给滑坡和泥石流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4、对生物工程措施重视不够
  目前,生物工程仅是作为滑坡泥石流治理中的辅助工程,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较慢。
  5、资金投入不足
  滑坡和泥石流监测预警的所需费用较高,治理工程费用更高。目前,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年投入在300万元左右,根本无法建设成一个高科技含量的预警系统。治理工程由于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地方财政又十分困难,国家资金投入不足,给滑坡和泥石流的治理造成了资金的严重短缺。
  五、专家的建议
  针对以上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滑坡和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
  1、应实行统一规划,合理部署,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在减轻灾害的同时,控制水土流失,特别是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极为强烈的水土流失。
  2、国家和有关省(市、区)应加大资金投入,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为一个手段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系统。
  3、开展滑坡和泥石流治理试点,推广成功的治理经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治理规模,减轻灾害损失,控制水土流失。
  4、应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滑坡和泥石流综合治理新技术,特别是加强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和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研究,完善滑坡和泥石流防治技术体系,制定滑坡和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规范,以此指导滑坡和泥石流防治工作。
  5、加强滑坡和泥石流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滑坡和泥石流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考察组提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