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解决200万人温饱问题 “长治”工程“十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本站讯 (特约通讯员 周长征 胡玉法)从8月29日召开的“长治”工程第十八次工作会上获悉,“十五”期间,“长治”工程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长治”工程始终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万平方公里,完成国家投资17.21亿元。全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十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江委主任熊铁说,通过综合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贵州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和陇南陕南地区,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首次实现了水土流失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有效地维系了流域生态安全。
“长治”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十五”期间,“长治”工程坚持把坡耕地作为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坡改梯,并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共完成坡改梯10.2万公顷,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提高了23%,达到了人均1.18亩,人均产粮提高了54%,解决了2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
据介绍,各项目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畜牧养殖业,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共种植经果林19.2万公顷,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增长的热点或支柱产业。据典型调查,治理达标的小流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9元,比未治理小流域高出47.7%。甘肃省“长治”工程区大力发展地埂经济,每公顷地埂花椒年产值可达2000元左右。四川会理县规模种植石榴,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了铜矿村等当地闻名的小康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