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薛顺康)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年间,生态建设思路实现了重大调整,生态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快速推进,水土保持改革与管理明显加强,无论从治理规模、技术措施标准或建设成效上都出现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各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都标志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五年来,流域各级水土保持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以及黄委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机遇,围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开拓创新,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各级政府和水土保持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预防监督监测、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
“十五”期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伴随退耕还林、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治理大幅度拓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投资力度创历史新高,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十五”期间,全流域共开展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6万多km2,其中:基本农田104万多hm2,水保林262万多hm2,经果林98万多hm2,人工种草133万多hm2,封禁治理71万多hm2;建设淤地坝8569座,其中骨干坝1201座;建成小型水保工程近37万座(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开展综合治理面积近1.7万km2,占全流域的25.1%,建设淤地坝5182座,占全流域的60.5%,其中骨干坝440座,占全流域的36.6%。期间国家投入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达28亿多元,比“九五”期间增加了6亿多元。黄河流域年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4万km2,比“九五”期间提高12.6%。
截至2005年底,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1万多km2,其中:基本农田520多万hm2,水保林940多万hm2,经果林196万hm2,人工种草349万hm2,封禁治理130多万7hm2;建成小型水保工程176万多座(处);建成淤地坝122057座,其中骨干坝2708座,中小型坝119349座。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水土流失区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入黄泥沙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据初步统计分析,“十五”期间,全流域各项水保措施每年可增产粮食1000.50万t,增产果品77.04万t,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6.56亿元。受益人口达497万人,有75万人脱贫,80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6%,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71亿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30.59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