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小流域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北山小流域是经黄委会2000年批准立项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于2002年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期五年,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
北山小流域地处我市湟水河北岸,流域总面积45.88km2。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流域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治理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荒山秃岭、生态极其脆弱的自然面貌。做为市郊一个较具典型性的小流域,它也集中反映了西宁市市郊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立足项目区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了集中和全面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17 km2,其中造林2236.75hm2,种草958.61 hm2,梯田21.71 hm2,石谷坊25座,小型淤地坝38座,沟头防护8处。通过这些措施的建设,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水土流失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治理,同时保护了下游群众免受洪水、泥石流灾害的侵袭,使西宁周边区域的社会发展开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项目在实施中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以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为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在:一是在规划上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在实施上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互动机制,在流域建设中涌现出了多家绿化单位和个体承包户,形成一个大家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群众以投工投劳的形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投资有限和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三是在实施中突出以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大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实行封禁治理,依靠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在浅山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基本农田,实行退耕还林,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有效发挥林草植被及沟道工程措施的生态保护功能,控制侵蚀,美化环境;四是在治理效果上改善了人居环境,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通过北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建设,也为市郊小流域治理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型。在新的时期,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以促进西宁市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的目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完整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城郊小流域生态系统工程。
(西宁市水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