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水利部副部长 胡四一
(2006年9月29日)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我代表水利部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减少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造成经济损失每年约100亿元。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仍呈增加趋势。在一些贫困山区和半干旱地区,长期的滥垦乱伐和广种薄收已经造成了植被严重毁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给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加了难度。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群众粮食自给问题稳定解决,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明显减少,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实现治理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从宏观上讲,涉及社会、经济、政策、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从技术上讲,涉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多个环节以及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撑。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研和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科研长期滞后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转化机制不健全。如对生态自我修复机制的认识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水土保持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源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控制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相关设备开发及产业化、系列化有待加强,等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事关水土保持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大力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以适应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需要。
尽管全国目前已有县级以上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站)200多个,但长期以来缺少一个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全国水土保持科研的机构,一直存在理论研究滞后,科技指导作用乏力的问题。今天揭牌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借此机会,我想提几点希望:
第一,“中心”要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专业优势和基础条件,筑巢引凤,凝聚优秀人才,配置一流的研究开发设备及试验设施,致力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领域的科学发现、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为促进水土保持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水土保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二,“中心”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水利部中心工作,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协作网络,积极组织协调全国水土保持科研力量,组织和承担重大水土保持生态技术研究开发课题,解决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中重大和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第三,“中心”要紧密结合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大力培训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强水土保持行业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能力。。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成为一个始终保持高水平、以优秀成果为取向且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研发基地,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