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起步和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提起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在黄河流域广大水土流失区,从领导到群众,从专业技术人员到行政管理干部,可以说家喻户晓。但要追溯它的来源,不得不从1944年说起。
一位同志回忆说,1944年,当时的陇南水土保持试验区(天水水保试验站的前身),吕本顺、闫文光等同志(他们都先后担任天水试验站站长、副站长,现已过世)主持,选择大柳树沟作小流域治理实验区。限于历史的局限和水保科学发展程度,当时只在沟坡栽上了树,沟底打上了柳土、土石谷坊,在沟口建了量水堰,以测验其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变化。
1950年以后,黄委“三站”相继成立,逐步试验成功了修梯田、打坝、造林、种草和沟头防护等一系列单项措施,并在不同类型区选择了吕二沟、南小河沟、韭园沟、辛店沟作为实验基地,开始把各种单项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布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开创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历史进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后来都成了全国有名的水土保持典型,在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黄河流域八省区在水土保持治理高潮中,仿效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做法,先后规划治理了成千上万条小流域,有的与当地经济开发相结合,办成了发展区域经济的大样板,在各级党政领导和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全国各大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组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把这项工作推向了高潮,倡响了全国。
1980年由水利部、财政部统一安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黄河流域八省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试点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治理措施上,以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小流域经济为目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各项治理措施,并突出抓好一两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措施,一抓到底,抓出明显效益来;第二,在管理上,成立有当地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加的领导班子,制订规划和实施计划,保证按规划、计划完成年度任务;第三,建立严格的现场填图验收和资金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国家投资完全用到水土保持治理上。到2002年,黄河流域的小流域试点共开展了5期171条,时间跨越两个世纪,长达20余年。通过验收的171条小流域试点,治理程度平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7.8%,达到70%以上。结合封育措施,这些经过试点的小流域,都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流域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和提高。例如,第三期完成验收的40条小流域试点,人均产粮507kg,人均纯收入734元,分别比当年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的平均值高出27%和52%,其中有11条小流域人均收入在千元以上,达到或接近了小康标准。陕西省洛川县枣子沟流域在小流域试点中,在全面实施水保措施的同时,突出抓苹果的实验和示范,到1992年试点期末,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苹果3954亩,人均2.4亩,果园收入75.1万元,人均1423元。枣子沟的试点,带动了附近一大片,现在洛川县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大县,他们出产的“洛川红富士”已成了苹果业界的著名品牌,推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成了该县发展县城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甘肃省定西县在历史上就是个“苦脊甲天下”的穷地方。小流域治理试点中,他们选定官兴岔流域,从1983年开始了为期5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到1987年完成试点任务后,官兴岔继续作为省区流域重点进行后续治理工作。到1999年,这条小流域已完成治理面积17.67km2,治理程度达到85%,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实现了梯田化、荒山荒坡绿化。年人均产粮由1982年的220kg提高到1999年的520kg,人均纯收入也从治理前的150元提高到1360元,全流域整体脱贫。上世纪末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流域视察,被誉为山区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内蒙古自治区皇甫川流域是全河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983年,通过川掌沟作为小流域试点,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到上世纪末,这条小流域治理程度已达到89.8%,全面控制了水土流失,而且基本上实现了荒山荒坡绿化,干支毛沟川台化。这条小流域的农业产值已从1983年的152万元提高到1999年的2401万元,粮食总产也由1983年的81.7万kg,提高到1999年的398.4万kg,减沙、减水率分别达到81%和84%。特别是这条流域中的西黑岱沟,通过打坝淤地和退耕还林种草,已在全部干支毛沟打上了淤地坝,在全部坡耕地和荒山荒坡上种上了油松、沙棘和牧草,全流域实现了坝系农业和以舍饲为特点的良种畜牧业。现在这条小流域世代相传的倒山种地和游牧式的放牧早已不复存在,而以种植川水地和家庭式良种畜牧场取而代之。全流域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回顾四十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进程,从原来不到0.5km2的大树沟,发展到今天全流域和全国的大面积推广,每前进一步无不凝聚着老一代黄河水保人和当代新愚公的心血。在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日子里,我们要缅怀先驱者,歌颂后来者,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苦干精神,在进军粗沙区的战斗中,贡献我们一份力量,把以支流治理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搞的更好,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全河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黄河网
作者:王凤瑞 孙太旻
作者:王凤瑞 孙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