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规模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够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一、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水土保持是相对于水土流失而言的,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水土保持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也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水土保持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必然处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脱离一定地理生态环境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生态环境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和前提,人类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取得所需要的生活物品和能量。一方面,生态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潜力,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生产发展水平越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大,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开发新的自然资源领域。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使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过度地开发利用资源,不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会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小水电代燃料、水污染治理等水利、水电和水环境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使命。所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并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水土保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等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一旦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将失去依存的条件,更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水土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注重生态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土流失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确保对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其集约、高效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水土保持作为保持或增进土壤生产能力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的措施,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它追求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完善统一,从而促进农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可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确定农、林、牧各业的用地比例,正确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开展治理,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水源种林草,可将一些“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丰产高产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经济。
2.水土保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各种自然灾害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通过工程、林草、农业耕作等措施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土资源,变地面径流为地下径流,削减洪峰,增补枯水流量,改善江河水流状况,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水旱灾害的发生,减少入河泥沙和河道淤积,提高河道防洪减灾能力,维护河流健康和社会稳定;还可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和区域气候,防止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发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沿河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对水污染、水土流失、草原退化与沙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只有搞好水保生态建设,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才能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基础设施,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保障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水土保持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土流失流走的是财富,留下的是贫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我国592个贫困县中,山区占496个。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水土流失是农民贫困的根源。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通过大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风景林、水源涵养林,使生态建设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兴办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和水土保持果业基地,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发展林、农、药、牧等特色产业,广泛推广“畜牧--园林--沼气--粮果(菜)”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增收;把生态建设与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在第二、三产业上增收;搞好山、水、田、林、路、农村能源和农房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合理利用水能资源,实现以小水电代燃料,解决无电村的用电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以农村水电站建设为载体,通过国家一定的扶持,建立一种保障贫困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水土保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水土保持实行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水土保持的理念指导、推动新农村建设,以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完成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垃圾、粪便、柴草出村,风景树、花卉进村,厕所、畜舍卫生符合要求,污水排放通畅。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使村镇建设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保持农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大力抓好水利、农田、山林的综合治理。加大水利设施、防洪排涝工程、农田排灌系统的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山体矿产、生态防护林和水资源管理,坚决依法打击严重乱挖采、乱砍伐、乱排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效遏制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美化的新农村。
5.新农村建设可促进水土保持工作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农村建设可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循环农业,彻底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不能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消除或避免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新农村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双赢。
(作者:薛选世 单位: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