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上游水土保持试点工程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3月12日讯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三年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5平方公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成效显著。记者从日前在云南省玉溪市召开的珠治试点工程竣工总结暨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珠治试点工程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目前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53.7%下降到11.7%,有效地遏止了土地石漠化的加剧和蔓延。
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流域区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2003年,国务院批准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简称珠治试点工程。珠治试点工程,将云南、贵州及广西三省区部分县市共17个县,136条小流域纳入综合治理项目区。项目区总体面积337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813.6 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53.7%。
珠治试点工程克服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人地矛盾突出等困难,有效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平方公里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由20.5%提高到52.6%,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2119吨,下降到每年每平方公里886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的扩大趋势,保护了群众的生存基础。
二是试点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实施坡耕地整治工程,配套小型水利水保设施,治理区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123公顷,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370公顷,增加灌溉面积13364公顷,实现了人均1亩左右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目标,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治理区粮食总产比治理前增产6.1%,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460公斤增至477公斤。据调查统计,仅三年时间,治理区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076元上升到1369元,增长27.2%;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减少27.1%。
三是试点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具成效。通过实施耕作便道建设、沼气池建设、引水管道建设及集雨蓄水工程,并辅以适当的改房、改厕、改院等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进,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整体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
珠治试点工程实施三年来,共完成工程投资16488.5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3.5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02.3%,其中人工治理措施面积707.3 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01.9%;实施封育治理面积776.2 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02.6%。
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指出,珠治试点工程的实施,对解决珠江上游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坚实基础。但目前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还有近4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和近2万km2 的潜在石漠化土地未得到治理,有一半左右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市、区)尚未列入重点防治区实施范围,治理任务相当艰巨,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吴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