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工作的主题,也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重大部署,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定后,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行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水土保持工作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重要举措。水土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生产生活资料,保持水土,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和基础性工作,只有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才能确保取得更大的成效。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水土流失区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要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坡面水系、资源管护、农田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群众发展主导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源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出发,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水土流失治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创造条件。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标志,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生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水土资源和生存环境。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改良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可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一是单产面积产量增加,山丘区坡耕地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标准,粮食增产可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梯田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粮食1000公斤以上,是坡耕地2—3倍。我县黄粮镇张家河小流域治理区高标准坡改梯建成后,农民种植粮食、烤烟、蔬菜等作物,投工投入减少,耕作省时省事,产量收入大幅度提升,治理区群众说,坡地改为梯田后“乱日白”产量翻番。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我县经过18年“长治”工程建设,46条小流域得到初步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67.98平方公里,治理区改造农田4316公顷,为发展良种玉米、优质烤烟、高山无公害蔬菜等高效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测算年增产粮食2175吨,蔬菜10000吨,烤烟400吨,经济效益1172.5万元。同时,还建成优质脐橙、昭君绿茶,薄壳核桃、板栗、杜仲、银杏等六大经果林基地5666公顷,使治理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由治理前500多元上升到2700元。三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治理区群众生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昔日光山秃岭变成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安居乐业的秀美家园。四是促进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就地拦蓄水土,涵养水源,把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对下游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在控制面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县已建成沼气池9500多个,有效解决了群众生活燃料问题,使群众免去伐薪之劳和烟熏火燎之苦,减轻了农村燃料的压力,使4万亩山林免遭砍伐;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使沼液沼渣得到综合利用,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对绿化美化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水土保持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有人类生产活动,水土保持就不能停顿。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步骤,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县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公路、水利、矿产、市政等项目开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其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建筑垃圾等,对原地表、土层结构、植被以及水土保持设施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坏,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每到洪水季节,这些松动的泥土,废渣及建筑垃圾,就会随着洪水乱流,使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影响村容景观和新农村建设,为此,水土保持工作是长期的,任务是艰巨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面源污染控制和秀美家园建设六项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实现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实践,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四个基本观点,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要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着力减轻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到既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又高效利用水土资源,达到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和有效保护自然的目的。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植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水土保持列为生态保护十大重点工程之一。最近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治防治工作的建议》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继续加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作,这对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推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足以说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最佳机遇期,为此,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与时俱进,科学规划,发挥水土保持行业综合、全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排头兵的作用,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以防治面源污染和清除生活污水、垃圾等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小流域建设,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村镇人居生活条件。
三、抓好水土保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面对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完善指导思想,转变发展思路,,全心全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抓好“长治”七期工程建设的同时,组织水保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37条未开展治理的小流域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水土流失现状,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科学的治理规划与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整体推进。目前水土保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上,应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工作重点向新农村建设转变。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为此,水土保持工作要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为主线,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迫切要求解决的水土流失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水土保持对新农村建设的动作用。二是工作重心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新上项目要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相衔接,把项目、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按照治理一条小流域,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要求,通过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建设,大力发展以优质脐橙、优质绿茶,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基地和畜禽养殖业,扶持培植绿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培植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民通过治理水土流失达到治穷致富的目的。四是加大服务力度。围绕新农村建设,结合小流域治理,加强对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等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开展水土保持人居环境示范村镇建设,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居住、休闲场所。五是部门参与,共同建设。充分发挥水保部门的职能作用,依靠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水保生态事业,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和大办水保办大保的良好氛围,打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战,实现新农村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双赢。
(湖北省兴山县水土保持局 谭文平 张富新 王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