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初步设计获的黄委批复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 通讯员刘景发)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编制完成的《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初步设计报告》,近日经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同意,并获主管部门批复。
批复意见认为,为了满足深入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建立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模型和分析各种治理措施效益的要求,有效推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施、连续观测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观测资料的整编,将设站以来的观测资料(含整编后资料)纳入水土保持原型观测数据库,并对典型小流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体系,及时获取“十一五”期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第三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变化过程,强化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全面提升典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水平,为建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模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是有效减少入黄泥沙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为此,批复意见明确同意该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在黄丘三副区典型小流域为观测沟道重力侵蚀、植被变化、坝库淤积量以及径流泥沙等而增设和完善相应的监测设施;在黄丘一副区、黄丘三副区和高塬沟壑区3个类型区,通过16个水土流失径流观测站、59个径流场、92个雨量站、3个气象园、18个植被监测点以及11处重力侵蚀观测点等试验设施开展典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连续调查2006-2010年各年度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局及下垫面变化情况;及时开展典型暴雨水土流失调查;分析典型小流域及其各试验设施年度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等。
    同意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的技术路线为:在3个类型区,选择韭园沟、裴家峁沟、辛店沟、吕二沟、罗玉沟、南小河沟、砚瓦川等7个典型小流域,按照前后对比、平行对比及大流域套小流域、综合套单项的原则,以坡面、沟道和小流域分别作为试验对象,利用径流观测站、雨量站和径流场等试验观测设施,通过遥感采集、地面观测和调查方式,采集流域不同部位水土流失过程资料,通过数据处理,完善、插补和延伸数据系列,提高数据精度,按有关程序和规范整编入库,并分析三个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
同意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降雨量、径流泥沙、径流场、小气候、暴雨、小流域下垫面变化、植被变化、沟道土壤侵蚀、人为水土流失以及库坝淤积量等。并要根据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模型建设的需要,切实完善小流域监测站点及试验内容,重点做好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同时要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中心建设的有关内容,将设站以来的观测资料(含整编后资料)按时、规范地录入原型观测数据库。
    同时,批复意见明确指出该项目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管理,绥德、天水和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分别作为黄土丘陵一副区、三副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试验与分析项目的建设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最后,批复意见要求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尽快按照黄委对项目核定的概算投资规模,抓紧组织实施,确保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并按时提交四方面的成果:
    一是提交2006-2010年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试验与分析年度报告及五年总报告(其中各年度分析报告于次年7月底完成)。
    二是按计划完成典型小流域试验观测原始数据和整编数据,并按有关规范录入水土保持原型观测数据库。
    三是高质量完成典型暴雨水土流失调查分析报告(各暴雨分析报告于雨后3个月内完成)。
    四是按要求提交 2006-2010年各年度典型小流域下垫面调查分析报告。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