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开发建设型”水土流失已成入黄泥沙重要来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郑州12月10日电(记者林嵬)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随着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由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入黄泥沙的重要来源。从今年12月起,黄委会开始进行黄河流域(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有效控制“开发建设型”水土流失。
    据黄委会负责人介绍,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达500多项,中小型开发建设项目超过2万项,涉及公路、铁路、电力和矿产等行业。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扰动地表、损坏植被、弃土弃渣,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黄委会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黄河流域的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为1.4万多平方公里,弃土弃渣总量为24亿多吨,近几年每年因人为因素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5600平方公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约1.2亿吨。
    黄委会负责人指出,由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入黄泥沙的重要来源,对黄河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部分地区甚至引发诸如严重的地面塌陷、地下水系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
    专家指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每年约16亿吨泥沙进入黄河,水土流失是导致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在天然水土流失未有效控制情况下,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正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引发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
    黄委会负责人表示,本次监督执法专项行动要使流域内一些存在严重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发建设项目受到严厉惩处,从而使全社会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意识明显增强。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