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巡礼之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内蒙古范四窑流域坝系建设成效显著
本站讯 范四窑小流域位于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部,属黄河二级支流,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侵蚀网状地貌。流域面积42.5km2 ,水土流失面积40.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5%。 在10km长、4km宽的流域内,100m以上的沟壑就有247条,占流域总面积的22.5%,侵蚀模数8711T/a.km2。每年从这里流失的泥沙达36万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风雨侵蚀,使土壤肥力日益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壤贫瘠化问题越来越尖锐,水旱灾害越来越频繁。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在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徘徊。80年代初,这里人均每年产粮不足200kg,人均收入不足200元。“靠天种庄园,雨大冲良田,耕地年年少,生活犯煎熬”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04年该县启动实施范四窑小流域坝系工程以来,根据流域水土流失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了以骨干坝建设为核心,以淤地坝坝系为基础,以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措施,以促进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治理方针,较好地促进了淤地坝工程的健康发展。
在治理工程布局上,主要是在主沟上修建控制性骨干工程,以控制洪水,调节径流;支沟内建设淤地坝,拦蓄坡面径流,淤澄坝地;小沟小岔则建设谷坊等小型蓄水工程,滞缓径流下泄,减弱水力侵蚀,控制沟岸扩张。由上至下,由主沟到毛沟,由沟头到沟口,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坝库防护体系。到2007年,全流域已建成骨干坝10座,淤地坝11座,谷坊43座,总库容1092.55万m3,拦泥库容576.2万m3,可淤澄坝地1789亩,已淤地1018亩,形成了完整的淤地坝坝系。
在淤地坝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规程规范进行。为强化指导,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成立了淤地坝建设专业技术队伍。规划中,遵循“系统、高效、兼顾、并重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反复筛选项目,优选方案,绝不盲目上马一处工程。
在骨干坝工程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在中型淤地坝工程上聘请有多年施工经验队伍进行施工,并聘请监理单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流域内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以及工程建设规模、投资、效益等情况对全社会和当地群众公示。
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每座工程都落实了质量责任人,明确质量标准和责任,制定岗位质量责任制,并实施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度”,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通过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和竣工验收手续,确保了工程质量,没有出现返工现象。
在运行管理上,坚持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制,确保工程的永续利用。对建成的淤地坝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乡村集体管护或承包到户管护办法,签订管护合同,确定管护人员和具体任务,建立管护责任制。选择村中具有一定淤地坝管理业务知识,责任心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员来承担工程运行管护任务。每年汛前,由当地组织群众进行工程的维修加固,及时排除工程隐患。汛期落实由专门的管护人员,时刻监测水情汛清,及时做好工程的蓄水泄水。如遇到特殊情况,由水利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及时进行组织抢险,确保工程的安全度汛。目前,已建成工程都有专人管护,并基本按照“以坝养坝”原则,较好地解决了管护费用问题,保证了淤地坝的安全生产和持续运行。
小流域坝系建设使荒沟变成了坝地,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推进了流域各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大大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到2007年,流域内淤成坝地1018亩,其中发展水浇地610亩,人均坝地0.7亩。土壤结构明显改善,有机质含量较治理前提高2-3倍。流域种植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地膜玉米、瓜果、蔬菜种植比重逐年增加,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据测定,坝地粮食亩产可达400-500kg,是坡耕地的6-8倍,是梯田的2-3倍。仅坝地一项,粮食产量可达130万kg,占流域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2007年,流域内人均产粮980公斤,是治理前的5倍。群众高兴地说:“打坝如修仓,淤地如产粮”,“家有二亩坝,天旱也不怕。”
小流域坝系建设促进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坝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条件。截止目前,小流域缓坡地建梯田251 hm2,种羊柴、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496 hm2,陡坡地上营造油松、杨树、柠条混交林1833 hm2,农林牧各业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2:0.1调整为1:3.8:1,流域总治理程度达80%,林草覆盖率达54%,坝系年均拦蓄泥沙37万T,80%的土地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田”,昔日满目萧条的荒山沟,如今草上梁、林入沟、山山披绿装。
小流域坝系建设使各业生产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依托小流域治理优势,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加工运输业已在小流域内蓬勃发展,以奶牛和养羊为龙头的养殖业基地初步形成,流域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7年,流域粮食总产99万kg,是治理前的5倍。大小牲畜由治理前的3100头只增长到8400头只。流域人均纯收入1970元,是治理前的9倍。流域全面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电视、电话、摩托车等现代化工业产品已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群众居住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如今的范四夭流域内层层梯田盘山过堰,片片草地碧绿青翠,粮下川、树上山、畜进圈、沟拦坝,一派山青水秀、天蓝人富的美好景象,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林茂粮丰、人畜两旺的“聚宝盆”。
供稿单位:内蒙古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组织策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