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红砂岩侵蚀区小穴密植胡枝子获得成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红砂岩是由花岗岩风化碎屑胶结而成的砂砾岩,其组成成份与花岗岩相似,表层能形成薄层风化,并有较强烈的坡面侵蚀。由于其土层薄、土质坚硬,既无法开展工程治理,又难以营造乔木水保林,达不到治理效果,成为水保工程重点治理的一个难题。为了尽早根治红砂岩水土流失严重状况,2005年,宁都县水保局通过试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治理途径,即在红砂岩侵蚀区内采用小穴密植点播胡枝子技术,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为探索红砂岩侵蚀区的治理途径,2005年该县结合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砍柴岗小流域的红砂岩侵蚀区内开展了小穴密植点播胡枝子试验,获得成功。通过几年来的种植推广,为治理红砂岩侵蚀区夯实了扎实的基础,取得了经验。其主要技术措施:(1)整地挖穴。在侵蚀坡面挖穴,穴规20×20×20cm,呈品字形排列。(2)浸种。将胡枝子种子装入编织袋,在播种的前1天,放入水中浸24小时。(3)胡枝子种子与肥料混拌。将浸入水中的胡枝子捞起,把水滤干,然后将胡枝子与钙镁磷、复合肥混拌均匀(其比例为:胡枝子1kg、钙镁磷2.5kg、复合肥2kg)。(4)播种规格及用量。采用1×0.3m的规格点播,每亩用量为胡枝子及肥料混合物5.5kg。(5)种植质量。每穴点播种子3—5粒,复土厚度以不见种子、肥料为宜。
    在红砂岩治理区,小穴密植点播的胡枝子表现出生长迅速、旺盛,耐干旱、瘠薄,萌蘖力强,生物量大等特性。据样地调查测定,当年点播和翌年刈割后的胡枝子高生长量分别为0.7—1.5m、1.2—2.3m,平均株高1.75m;根部萌蘖5—9根;覆盖度70—100%;生物量每公顷12008—18225kg。原来裸露的地表已全部覆盖,林下并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物。如今的山地上长满了多种灌草,生态环境开始转向良性循环。
    通过试验种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到目前为止,已在红砂岩侵蚀区小穴密植胡枝子累计面积217.5hm2
 
    江西宁都县水土保持局 刘柏根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