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甘肃天水:黄河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骨干工程效益显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坡面治理的基础上,为加强综合治理,提高沟道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支毛沟中兴建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下游规模较小的淤地坝群,减轻下游危害,缓洪拦泥淤地,稳定沟床,防治沟壑侵蚀。治沟骨干工程从1986年试点建设起,至今已有22年时间。工程主要分布在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陕西、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等西北7个省(区)。治沟骨干工程作为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作为黄土高原沟道重力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也在沟骨干工程建设方面做了有益地尝试与实践,特别是通过黄河水土保持藉河示范区骨干工程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当地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而且骨干工程日益发挥出的拦泥保土、蓄水灌溉作用让更多当地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并体会到了水保工程给他们带来的改变与效益。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示范区治理面积980平方公里。涉及秦州、麦积两区的17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40个行政村,总人口56.13万人。该工程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10月立项。项目规划以“一川、两山、四景区、八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三十个高科技示范点”为重点,一期工程通过5年综合治理开发,新增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治骨干工程7座。
    目前藉河示范区已建成的7座骨干工程总库容360万立方米,可拦蓄泥沙154.48万立方米,淤地34.5公顷。该批骨干工程经受住了2003年特大洪水暴雨的考验和2008年5.12特大地震波及影响,如今正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水保、生态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一、有效地拦蓄了沟道径流泥沙,通过抬高沟床,降低侵蚀基准面,有效地制止了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减轻了沟道侵蚀,防止坡面滑塌和滑坡;二、通过治沟骨干工程的有效控制,层层拦蓄,产生了较强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的作用,几年来,凡建有治沟骨干工程的沟道,暴雨洪水全部被拦蓄,有效防止了洪水泥沙对下游村庄、道路和农田造成的危害;三、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面积。当地属黄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骨干工程通过有效滞洪,把高含沙洪水大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自流或水泵提灌,解决了周围的农田灌溉,如秦州区玉泉乡吴家崖村盐水沟骨干工程竣工后,当地农民利用坝内蓄水,自流灌溉瓜果园,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四、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通过建设骨干工程,有效地稳固了沟道两面的山坡地,同时也改善了当地山区交通不便的状况,由于大多骨干坝坝路结合,90%的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有效解决了沟道两岸群众交通不便的难题,成为山区商品流通和农民群众与外界交往的纽带。如秦州区太京乡师家崖村的盐地沟骨干工程竣工后,当地农民的农用机动车、架子车不再翻山越岭,而是很方便地通过坝顶从东山到达西山,直接进入山腰处的瓜果园内,省时又省力;五、由于坝内常蓄水的滋润与调节,使骨干坝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藉河示范区骨干工程的建设,在为当地生态建设和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为探索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骨干工程的布局、设计、施工技术及水保效益等问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经验,为当地今后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骨干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该区沟道侵蚀十分强烈,是流域产沙的主要源地,加之沟道正处于侵蚀活动发展期,沟道断面呈“V”型,沟道比降大,建坝具有高坝小库容的问题。通过藉河示范区骨干工程建设实践,总结出该区骨干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与其他类型区应有所区别:骨干工程控制面积以2~4km2、库容30~0万m3为宜;中型淤地坝工程以控制面积1.5~2 km2,库容5~30万m3为宜;碾压坝体土料最优含水量控制在18%左右,碾压坝体干容重不能低于1.65t/ m3。在规划布局上,以中小型淤地坝为主,合理布设治沟骨干工程,配置小多成群的谷坊,并注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如今,伴随着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全面启动实施,骨干工程及淤地坝建设这项利国富民的工程必将在丘三区这片黄土地上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琳玲 尹志军
    单位:黄委会天水水保站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