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河上中游局在淤地坝建设管理中,认真贯彻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及黄委党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黄新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统领全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实践,大胆创新,通过思路、手段、技术和方式方法等多种措施,全力推进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五年来立足自身实际,围绕水利部、黄委确定的重点工作,利用引进的技术、设备,开发与深化研究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与难点问题等展开创新活动,在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全力开展淤地坝建设管理创新
    2003年,水利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的“亮点工程”之一。在2004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李国英主任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全河重中之重的工作,明确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务必抓紧抓好。我局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将淤地坝建设作为工作创新的重点和切入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黄土高原各省(区)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论证,数易其稿,编制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并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审查;二是收集了各地数十年的淤地坝建设资料,分析了千余座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成果,历经三年,编纂出版了《淤地坝系列丛书》共八个分册,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关于淤地坝的专业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目前已成为黄土高原各地举办淤地坝培训的教材用书;三是在淤地坝建设管理技术规范、体制、机制方面开展了全面探索。随着骨干工程建设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加大,以及骨干工程建设内涵与内容的不断扩展,1986年水利部颁布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在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当前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此情况下,2004年我局提出了增加坝系工程布设和旧坝配套加固设计的创新内容,以及对单坝控制流域面积适度放宽的观点,并将此列入了新修订的《水土保持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已颁发执行)中,随后,根据各地在实施新规范中出现的问题,我局又组织编辑出版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应用指南》,用以指导各地开展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这两项成果先后获2003-2004年度、2006-2007年度黄委创新成果理论技术类二等奖和管理体制类三等奖;四是针对淤地坝建设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和调研,先后提出了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并对大型拦泥库适宜区域、规模、布局、工程结构、运行方式进行了界定。通过调查研究,对坝系运行的周期及坝系建设速度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坝系总体布局的五大要素以及不同发展阶段要素为动态变化的新观点。其研究成果分获黄委创新成果奖和局科技进步奖。其中《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山西片)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调查研究》和《黄河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条件及可行性研究》分获2006-2007年度和2003-2004年度黄委创新成果理论技术类二等奖;五是将淤地坝信息系统研发作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先后研制开发了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和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尤其在数据管理系统中首次建立了黄河流域坝系(项目区)和淤地坝数据库表结构及专题数据库,实现了“县水保局-省(区)水保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水利部黄委”的数据填报网络,其成果获2006-2007年度黄委创新成果应用技术类二等奖。
    二、积极实施淤地坝应用技术创新
    近几年我局利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项目”和水利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监测系统”(即水利部“948”项目)所引进的设备和技术,结合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工作特点,组织技术人员先后研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延安市麻庄流域坝系工程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和《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尤其是研发的《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首次提出并采用三维分析计算原理和微分原理对坝体工程量的计算,解决了横断面分层算法的精度问题以及削坡工程量复杂难以计算等问题,现已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和淤地坝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成果也先后获得黄委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创新成果应用技术类一等奖、二等奖。
    三、努力抓好淤地坝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是通过调研或深化研究淤地坝建设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将其成果应用于坝系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中,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如通过对山西省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和典型小流域坝系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小流域坝系布局合理性分析指标体系和小流域坝系布局合理性评价标准,在山西省淤地坝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完成的《黄河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条件及可行性研究》,成果在陕晋蒙等小流域坝系规划、设计、建设中得到大量应用,进而促进小流域坝系优化布局,合理配置,提高坝系防洪、拦蓄、生产能力,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二是组织技术骨干,编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应用指南》,自2004年至今,已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开展的400多条小流域坝系建设可行性研究和2600多座治沟骨干工程设计中,并作为各级管理部门进行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三是依据行业特色,抓好规划、设计软件系统开发等应用技术类成果的推广。如研制完成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系统》,自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给不同应用对象提供了淤地坝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监测、科学研究、水行政管理和宏观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科学管理、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水平;《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其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录入、输入(出)功能,基本满足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工作的需求;《淤地坝工程量计算及自动绘图软件系统》的应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坝体清基、削坡工程量的计算,而且为应用单位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设计图制作提供了快捷的工具,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仅2005年,累计节约资金52.8万元。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国科处 淤地坝办)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