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采访甘肃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座 谈
记者们在流域现场采访
在秋风送爽的8月,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安排,甘肃省水利厅与中央新闻单位驻甘肃记者联合会共同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中央新闻单位参加的水土保持新闻采访团,赴陇东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平凉市采访报道。
十年前的1998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曾对庄浪县的梯田建设进行了重点采访,5月25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由本报记者李战吉、新华社记者申尊敬、谭飞的文章“庄浪人的骄傲”,向全国推荐了苦干30年,修出一个梯田化县,再造一片秀美山川的典型和“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文章的发表引起了中央领导及各部委的关注和重视,7月16日水利部关于表彰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庄浪人民通过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水土流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为黄土高原和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授予甘肃省庄浪县“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8月19日,当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局长尚桢等领导陪同采访团来到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后,年过半百的人民日报驻甘记者站站长李战吉看到层层梯田,湾湾清水和片片果园,看到全县梯田化后的二次创业成果,看到全县依托梯田,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区域经济的显著成效后感慨万分,他说十年前庄浪人民为了生存修梯田,实现了三保,即保水、保土、保肥,解决了吃饭问题。十年中为了振兴经济,改善生存条件,庄浪县实施了二次创业,从坡面治理转向沟道治理,建设淤地坝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推广梯田全膜双垄种植和梯田果园基地建设等实现了家里有粮,兜里有钱,脚下有路。通过流域坝系建设与开发,有效拦截了泥沙,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解决了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和群众行路难,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采访过程中,他多次向年青记者说甘肃是农业大省,而庄浪是全省农业的一个缩影,要重视水保、关注水保、宣传水保,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水土保持在甘肃是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8月20日,记者团又来到地处六盘山下的静宁县,冒雨实地采访了该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旱作农业示范区,通过对该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主体,以产业开发为目标,山水田林路合理配置,综合治理,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的采访,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对梯田建设的认识和对淤地坝工程的认识。
通过这次中央主流媒体的集中采访,必将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及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甘肃省水保局宣教科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