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巡礼之二十八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创新成果受青睐
 
    本站讯 伴随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的全面实施,淤地坝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经历了从分散化、局部性到规模化、全局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小流域坝系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是就整体而言,还未形成支撑全流域性大规模坝系建设的完善的技术体系。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坝系总体布局方面,如坝系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建设时序、运行机制等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技术人员参与,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所提出的具有创新与发展的理论技术成果,受到了各地水土保持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的普遍欢迎。同时,该成果还获得了黄委2006-2007年度理论技术类创新成果二等奖。
    该创新成果基于小流域是实施坝系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小流域坝系在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区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的5大建设要素(坝系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建设时序、运行机制),研究解决其中的技术关键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对于指导黄土高原大面积淤地坝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主要创新点在于:
    一是提出了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三个层次17个评价指标的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分析指标体系,以及小流域坝系总体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分析指标判别标准和坝系总体布局合理性评价分析的基本依据,对于一个确定的小流域坝系,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分析指标合理性判别标准各有不同,并明确给出了典型坝系不同阶段建设要素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二是提出了坝系总体布局中有关坝系发展的阶段划分标准,坝系运行的周期及坝系建设速度等问题的认识和判别方法。
    三是提出了坝系总体布局的五大要素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五大要素是动态变化的新观点。
    四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大型拦泥库是支流坝系中不可缺少的骨架工程、是快速解决泥沙问题的基本途径和观点,并对大型拦泥库适宜区域、规模、布局、工程结构、运行方式进行界定。
    该项理论技术类创新成果,主要是建立在对山西省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发展情况和典型小流域坝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偶合而成,所形成的小流域坝系布局合理性分析指标体系和小流域坝系布局合理性评价标准,在山西进行淤地坝建设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成果中形成的对水土保持集中拦泥库建设的建议案,对于探索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山西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与发展乃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供稿单位:国际与科技合作处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组织策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责任编辑:孙太旻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