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巡礼之三十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引领项目建设管理迈向新台阶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 通讯员马红斌 王娜 宋静)2003年以来,淤地坝建设作为中国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淤地坝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信息的不断增加,对淤地坝的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科技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VB6.0为开发环境,结合ADO和MapObject2.2控件,以Microsoft Access为数据库,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成功地开发了一套符合当今信息管理技术实际,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高效、科学地对淤地坝建设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可为淤地坝建设计划的下达、流域治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该项成果,还获得了2007年度黄委应用技术类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那么,庞大的淤地坝数据是如何采集到系统之中,并实现集成化动态管理呢?该系统主要有是利用事先开发编制好的计算软件程序,通过数据录入和批量导入两种方式,将外业调查和水保部门统计上报的基础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内进行自动运算、校正、显示结果和输出的过程。针对入库信息,系统构架还对录入数据做了专门的分析与设计,对于特定的数据类型进行了特殊的技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失误操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近两年来的运行情况看,该系统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
    一是实现了小流域、项目区、淤地坝各个管理阶段基础数据在系统内的准确存储与填写,自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并可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按填写规范编制成电子表格形式,经过系统格式校验,自动完成数据导入与输出。人机对话程度高,方便、快捷,又实用。
    二是首次建立了黄河流域坝系(项目区)和淤地坝数据库表结构,建成了黄河流域淤地坝专题数据库,其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录入、输出功能,完全满足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是实现了按全流域、支流、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省(区)、市、县、小流域等不同层次查询坝系(项目区)和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可研情况、初设情况、工程建设情况(包括计划、开工、竣工验收等)、运行管理情况和每座骨干坝的建设情况及主要技术指标,提高了淤地坝建设管理的科学性,能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具有坝系(项目区)和骨干坝资料的批量录入,数据的安全备份和恢复,根据查询结果自动生成报表以及用户使用权限限制等功能,减少了淤地坝数据管理的工作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已应用于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和黄土高原七省区,实现了“县水保局-省区水保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委水保局”的数据填报网络,同时各级单位可以查询本级淤地坝管理需要的相关数据,极大地满足了业务管理的需要。为淤地坝数据管理网络化,有效提高淤地坝数据信息的存储、处理能力,进一步促进淤地坝建设运行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该系统还可以快速、高效、科学地对淤地坝建设进行动态管理,从而可为淤地坝建设计划的下达、流域治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把所需数据资料信息按省区、支流或小流域进行统计汇总和直接导入(出),极大地方便了项目的管理工作;可以对淤地坝的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实施阶段、不同建设方案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实施效益等动态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了解到国家投资的分布情况及效果,为国家宏观决策具有重大意义。根据2007年底初步统计,黄土高原淤地坝数据管理系统在2年的实际运行中,初步估算可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其中黄委系统实际应用可产生经济效益30多万元,黄河流域7省区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经济效益70多万元,以山西省水土保持局的实际应用为例,2年中可产生经济效益约15万元。
 
资料提供: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国际与科技合作处
组织策划: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