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青海藏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藏区涉及青海省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和海西等6个藏族自治州,总面积69.9万km2、占全省面积的96.9%。水土流失面积34.2万km2、占该区总面积的49.2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6〕第2号文,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是青海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该区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的交错区,其中水力侵蚀面积4.26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2.46%;风力侵蚀面积15.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4.11%;冻融侵蚀面积14.83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3.43%。
    一、主要水土流失问题
    一是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据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青海省藏区土壤侵蚀面积34.16万平方公里,占藏区总面积的49.21%,
    二是土地沙化面积呈加剧之势。沙化土地面积达2.17亿亩,占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3.6%。土地沙漠化不仅减少了大量的生产用地,还加重了江河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的风险。
    三是草原退化严重。受干旱、风沙、鼠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度以上草场退化面积近1.1亿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0.1%。单位面积产草量同80年代相比下降了16%-40%。全省每年因鼠害啃食损失鲜草40多亿公斤。
    四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据水文实测资料,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4077个,目前已有近50%的湖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2-3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是加剧了贫困程度。全省农牧区万贫困人口中有80%以上生活在藏区水土流失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根源。二是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地形破碎,土地变薄,地表沙化,地力下降,产出率不高。三是自然灾害频发。林草植被的大量破坏,水源涵养能力的减弱,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和山洪泥石流的发生,使河道湖泊淤积,给中下游防洪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快藏区水土流失治理,重建新的生态平衡,已成为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二、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青海藏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 从源头做起,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维系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和新思维。
    1、加强藏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建设
    通过淤地坝工程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促使草场植被的逐步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青海省藏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新建淤地坝1191座(其中骨干坝317座,中型淤地坝435座,小型淤地坝439座),总投资66028万元。目前开工建设骨干坝1座。
    2、积极开展黄河、长江源头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及生态修复
    青海黄河源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工程涉及青海省藏区的黄南、玉树、果洛、海南4州12县。“十一五”主要建设内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二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三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人居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
青海长江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涉及青海省藏区的玉树、果洛、海西3州1市8县。“十一五”主要建设内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二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十三五”主要建设内容城镇周边人居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和法规宣传。
    生态修复涉及青海省藏区的6州24个县,开展生态修复面积2490平方公里。
    3、重点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
    藏区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城镇防洪、谷坊、小型水保蓄水工程、沟头防护、拦沙坝、水保生态护岸墙等。
    4、重点河流上游清洁型小流域
    在湟水河、大通河、隆务河、黑河等重要河流的河源地区,以及在黄河干流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尼那等水库的库区周边地区,开展5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于杰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