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青海:实施水保预防保护工程 改善源区生态环境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位于青海省黄河流域的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境内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还有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受到了气候的变化,加之过度放牧、滥挖滥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冰川萎缩、雪线上升,直接影响了湖泊的水源补给,致使众多湖泊干枯,到上世纪末期湖泊的数量仅剩数百个,草场退化面积最大时达到了全县草场总面积的70%,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玛多县境内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根据水利部1999年土壤侵蚀遥感普查,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775万km2,占源区总面积的36.17%。
    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1年启动实施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开展了水土保持法规宣传、普及了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完善了地方配套法规、强化了管理和监督执法、实施了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了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加大了黄河源区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和治理力度,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降雨量增加,玛多县境内的一些原已干涸、消失的湖泊得以恢复,一些湖泊面积增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境内大小湖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1000个以上,退化草原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治理措施是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根本性措施和基础性保障。
 
 
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伊  峰(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