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淤地坝建设稳步推进突显“四大”特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海省开展淤地坝工程以来,其在拦泥保土、解决农村人畜饮水、改善山区交通、增加坝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及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通过精心组织、有效实施、严格督促,青海省淤地坝建设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狠抓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自始按照上级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对加强淤地坝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做了严格要求。督促各基层部门落实了淤地坝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从组织领导、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检查督促等方面确保了工程安全。并制定出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做到了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与此同时,水保局对在建、已建淤地坝工程的重点部位开展全面的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适时制定防汛期间应急预案;通过专项安全检查,完善和落实了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了事故隐患,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自救能力。并组织专人进行防汛期间的值班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这些要求和举措确保了本省淤地坝工程的各项安全措施切实落到了实处,确保了无事故发生。
第二、严把质量关,视质量为“生命线” 。
淤地坝工程在质量上要求“安全、适用、美观”。“安全”就是指工程要运行稳定,能够经得起考验,保证防汛安全;“适用”就是指工程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发挥出工程应有的作用;“美观”是指工程形象要符合生态、工程美学要求。结合这些,青海省把工程质量视为淤地坝的生命线。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各建设单位的责任感、使命感,将质量意识灌输到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中。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人。毫不留情地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坚决做到了工程的安全可靠。
第三、淤地坝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当前青海的淤地坝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其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飞跃发展,这使得淤地坝建设的管理工作更加成为重点。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已迫在眉睫。鉴于此,根据水利部相关规定及要求,青海省淤地坝建设管理单位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并结合青海淤地坝建设管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报请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联合下发了《青海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经政府批准已于今年8月份开始实施。这是青海省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地方性规范文件,这使得淤地坝建设管理有章可寻。对青海省淤地坝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程序化道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力求效益,成效斐然
青海省实施淤地坝建设以来,已建成淤地坝506座(其中骨干坝121 座,中型坝65座,小型坝320座),并已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如大通县山城景阳沟流域坝系,截止目前已建成骨干坝6座,中型淤地坝13座和小型淤地坝16座,淤地面积42.65hm2。项目的实施,新增灌溉面积2260.5亩、防洪保护面积2693.5亩,后期可淤地面积639.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底的2110元提高到现在的2920元。总之,随着更多淤地坝工程的完工运行,青海淤地坝工程发挥的效益会越来越大。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韩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