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在行动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俯视黄河
 
 
甘肃庙沟小流域治理
 
 
韭园沟骨干坝
 
 
洛川苹果
 
 
内蒙古沟道治理
 
 
综合治理小流域
 
    一条大河披荆斩棘从高原上穿过,行进于秦晋大峡谷之中,携万古浩气,汹涌澎湃,裹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周而复始,奔流不息。于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开创江山,拓土万里;大禹的部落在这里镇卧狂流,驯服了这条桀骜不驯的“黄龙”;炎黄子孙们在这里刀耕火种,享用着历代治黄者的创造成果。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之患,根在泥沙;泥沙之害,祸源粗沙。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并对两岸造成深重灾难,几乎皆源于此。沙龙不缚,黄河难安。对此,有专家指出,“治黄离开了治沙将后患无穷”。治理黄河水害,减少入黄泥沙,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入手由来已久。特别是,对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范围界定和治理思路的不断进化与调整,则经历了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直至目标明确,重点凸现的漫长过程。
    黄河治理是历代政府安邦兴国的重要大事。自人民治黄以来,国家在治理开发黄河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实施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黄河两岸的水害逐渐减少,昔日的黄泛区如今变成了当地人民的美好家园,沿黄人民与母亲河的和谐相处,确保了黄河的岁岁安澜,并造福于民。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的特殊性,加之流域人民与黄河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作为黄河代言人的流域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控制水土流失,拦洪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调水调沙、防治污染的保护行动从未停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批水利专家和治黄科研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竭力探索,向黄河泥沙这一“顽症”发起了不停的冲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泥沙问题的认识,并将治黄的“准星”瞄向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这是一个治黄理论与实践的升华过程,也是一个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结果。为此,先辈专家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新时期的治黄工作者更是不甘落后,特别是近年来,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在水利部、黄委会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水土保持尖兵们正在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将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重点转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
 
    作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孙太旻 李俊英 邢焱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