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梯田建设成为甘肃坡改梯工程新亮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九华沟流域梯田建设景观
九华沟流域梯田建设现状
安定区大坪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
安定区大坪小流域新农村建设
安定区生态建设一角
本站讯(记者项晓光 孙太旻 欧阳新华)5月13日,黄河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报道组,在甘肃省定西市采访时了解到,前不久经水利部组织专家组,对定西市安定区梯田建设进行全面考评验收,并被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这种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的整流域推进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式,已成为甘肃省坡改梯工程的新亮点。
安定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属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谓。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水保立区”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理念,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兴修梯田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产业带动、综合开发。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贷款机修、以修促退”等一整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坡改梯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为干旱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过近五十年“全民会战、发展提高、全面攻坚”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区已呈现出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的新景象。特别是该区大力推广集雨节灌、全膜覆盖、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等旱作农业适用技术,走出了一条“梯田+水窖+科技=解决温饱”、“结构调整+市场引导+龙头带动=脱贫致富”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水土保持之路。
该区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在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近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83.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8%,坡耕地梯田化率达到85.1%,农民人均梯田4.22亩,人均基本农田4.93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8.8%。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以上,2008年人均产粮466公斤;以大规模梯田工程建设和马铃薯种植为主打,实现产值16亿元;全区种草留床面积56万多亩,饲养各类畜禽140多万头(只);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7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5%;现有梯田每年可拦泥220多万吨,拦蓄径流1800多万立方米。
安定区多年的梯田建设实践证明:兴修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是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旱作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平台,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保证,对全省的坡改梯工程是一个典范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