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助推宁夏盐池县舍饲养殖业蓬勃发展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采访县委书记现场
风沙区人工造林景观
封禁后植被生长茂盛
封禁修复流域红石梁
过去流动沙丘 如今植被显现
狠抓生态建设
记者在封禁治理采访现场
舍饲养羊 梳理羊毛
生态修复保护区
网格治沙现场
本站讯(记者欧阳新华 项晓光 孙太旻)“虽然是舍饲养殖,但如今生态修复后的绿洲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只要把羊喂好,保证生存率,肯定能赚。” 5月22日,56岁的史俊见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国策报道组时高兴地告诉记者。
史俊本是盐池县苏步井乡村民,前几年因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他带领全家和乡亲们整体移民至花马池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盐池县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和生态修复工程后,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得到有效治理,如今盐池县周边荒漠化地貌已变成了一片片绿洲,区域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变,同时为当地群众进行舍饲养殖提供饲草料保障,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毛乌苏沙漠西南边缘的红石梁天然草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我们看到,以前人很难进入的沙窝地,如今已被梭梭草、芨芨草、沙柳等覆盖,黄色的沙地披上了绿装。随行的盐池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德龙告诉记者,1999年,该区域被确定为禁牧封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区。为确保生态修复成效,在封禁过程中,盐池县全面落实各项管护制度和管理措施,指定专人常年管护,并对封育区进行必要的抚育更新、病虫害防治,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的自我恢复,使草场覆盖度明显提高,草层高度由治理前的30厘米增加到70厘米,产草量由每亩88公斤每亩增加到了380多公斤,优质牧草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进一步优化了草蓄结构。
为配合禁牧封育和生态修复工作,盐池县大力发展滩羊舍饲养殖。在花马池镇滩羊养殖基地,记者看见羊舍前饲养员正忙于给绵羊梳毛。养殖大户史俊告诉记者,像这样一只羊,一年可以梳毛一斤二两左右,市场卖价可达80-90元。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史俊在鸿翔滩羊养殖基地舍养了1300余只羊。史俊高兴地说,今天能有这样的养殖规模,都是政府无偿提供地皮,提供贴息贷款,提供水、电、道路保障,平整土地,不收任何税收的结果,说到底,只要管理好,精心饲养,肯定没有任何风险。现在土地绿化了,生态环境好了,羊群也能吃上丰盛的草料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在花马池镇滩羊养殖基地,记者刚好遇到盐池县县委书记刘鹏云,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盐池县提出“生态立县”的目标后,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行禁牧封育,发展舍饲养殖业。目前全县舍饲养殖规模已达到180万头,今年又新建了10个万头养殖基地。刘鹏云告诉记者,政府在资金、技术以及饲料来源和养殖基地配套设施上大力扶持养殖户,做大家的真正后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今的盐池县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草原禁牧和生态修复为盐池发展牧业经济提供了成功经验,也为全区的封禁治理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