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之贵州见闻:“白恶落斯”的嬗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向当地工作人员了解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记者们采访关岭县水保站工作人员
关岭县花江五里村规划种植的花椒树每亩一年可让五里村群众增收2000元
原来的荒山综合治理后遍山树木葱郁
中国水利网站讯 继今年4月份在辽宁省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后,9月3日,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的带领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2家媒体的记者在贵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情况。
9月5日,记者一行来到关岭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五里村,这里治理前被人们戏称为“白恶落斯”(白茫茫的石头,恶劣的生态与环境,落后的经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长也被戏称为“总统”。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贫瘠,生态极为脆弱,植被综合覆盖率仅15%,岩石裸露率高达80%,“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是其真实写照。
2002年,该地段作为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经过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花江大峡谷景区“美观,绿化”的原则,实行封、造、育、管结合,乔、灌、草一起上,做到植乔,保灌,留草。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治理方式。在山坡下采取坡改梯,种植花椒和砂仁等具有市场优势的经果林,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山坡上加强管护、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石漠化的发展得到有效遏制。
经过7年的治理,示范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62%,增加了47个百分点,土壤侵蚀量由每年的6.95万吨降到3.82万吨,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800多元增加到213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作者: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