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甘肃天水以示范区项目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通讯员李长禄 记者孙太旻)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天水古称秦州,是传说中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祸的诞生地,也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天水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处在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交界地带,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海拔770~3100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历史上的天水,气候温和湿润,林茂草丰,极目难收;四野百鸟啁啾,流水潺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优越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天水秀丽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因此,天水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为因素加剧了城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污染,严重影响着天水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2000年,天水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城市,以籍河示范区项目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城郊南北两山为重点;以发展城郊生态型水保旅游业为突破口,通过科学规划、规模治理、监督保护,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天水市通过对南北两山的综合治理,城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控制,市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自2000年起,该市共投入绿化资金5000多万元,栽植侧柏、塔柏、刺槐、香花槐等各类绿化苗木8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27.57%,人均公共绿地达6.47m2,以常青树为主,乔、灌、草、花相结合,石、亭、阁、榭相配套,这座以麦积山石窟而闻名的历史名城,开始彰显出了现代化园林城市的特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生机图,就是这座城市当前的真实写照。该市以示范区项目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法规措施,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为了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水市秦城区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办法》、《天水市秦城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发布了《天水市秦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城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在逐步完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同时,还将相关法律法规面向开发建设单位和市民进行了广泛宣传。试点期间及每年的《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该市在龙城广场都会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大型宣传碑,书写固定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辆,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增强市民的法制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依托藉河项目,加快城郊南北两山的治理速度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南北两山治理为重点、以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控制城市水土流失、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市、区两级政府通过对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将集雨节灌、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草)等项目集中向城郊南北两山倾斜,农、林、牧、水利等部门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定任务,按照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加大了退耕还林种草力度,着力抓了南郭寺公园、飞将公园、吕二沟森林公园、玉泉观公园、青土坡珍稀植物园等景区和红旗山土地高效开发利用集约化经营示范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为“旅游富市”战略的实施和把天水建成陇东南人居最佳生存环境奠定了扎实基础。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栽植塔柏、柱柏、侧柏等园林绿化树种50多万株,地埂绿化93.84hm2,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由于工作得力,措施得当,效果显著,2003年,天水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逐步实现了生态示范城市向生态文明城市的健康发展。
    ——多部门齐参与,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新格局
    在城区绿化美化方面,采取部门分工,全民配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公共绿化、小区绿化,开展绿景工程和庭院绿化,加强古树保护,启动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工程,营造符合天水实际的生态绿地系统。各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水利部门做好绿化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旅游、城建部门做好城区及城郊南北两山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林业部门负责苗木调运、规划设计与技术服务;计划、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绿化;民政、共青团、妇联、部队、学校等单位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营造拥军林、国防林、爱民林、青年林、“三八”林、毕业纪念林、结婚纪念林等。通过对中华西路步行街、民主路、建设路、解放路、羲皇大道、成纪大道、天馋公路等15条道路的绿化美化,完成道路绿化10.73km2,公共绿化201.00 hm2,单位、庭院绿化264.96hm2,使城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0.64%提高到现在的45.73%,人均公共绿地13.75m2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城市的新格局初具雏形。
    ——加大投入力度,发展城郊生态型水保旅游业
    天水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为了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型水保旅游业,近年来,天水市加大了对玉泉观入口广场、文庙广场、李广墓公园、樱花园、玫瑰园、南郭寺、玉泉观等景区及景点的投入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伏羲广场、南山珍稀植物生态园和以南郭寺公园为中心,区域面积700 hm2的南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十余处观光景区及景点,极大地丰富了本市的旅游资源,提高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品位,使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富市”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水保生态产业
    城区环境的改善,带动和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城郊结合地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民营水保生态产业,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如在南郭寺水保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中,兰州城关区五里铺农工商贸公司、西安恒旭公司、工商银行天水市支行等11家单位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了邓园、南苑山庄、天彩花园等景点6处,修建扬程240米提灌工程一处,栽植云杉、雪松、玫瑰等各种园林绿化树种及花卉65个种类,80余万株,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2%,为发展城郊生态型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建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北山建立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种植桃、梨、大樱桃、甜油桃等名优特新经济果树和花卉及杜仲、连翘等一批药用植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郊居民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科学选点巧安排,动态监测助推生态文明新步伐
    为全面掌握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认为水土流失状况,科学准确地反映城市水土保持的质量和效益。天水市在秦城区还专门水保站成立了城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确定专职监测员10名,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库。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科学选点,精心布设,先后确定了20个典型农户,布设典型监测地块65处,综合治理工程监测点3个,水质监测点2个,对城市范围内的修路、建厂、取土、采砂、垃圾处理及基础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对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与评价,以大量的实测资料,为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预防监督作保障,严格执法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近年来,天水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在市、区两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的基础上,均成立了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各乡(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确定了水保预防监督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为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经过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对开发建设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管,要求其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及时缴纳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防治费,基本上做到了边建设边治理边保护。自2000年试点以来,城区的7处生产建设项目都编报了水保方案,其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100%,并缴纳了水土流失补偿费0.98万元。对于已竣工或废弃的生产项目,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人为地面进行整治,有效地防止了新的水土流失。
    ——以“三城联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品位
    2008年4月,天水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力争通过3~5年左右时间,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天水的奋斗目标,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提高文明程度为着力点,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天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目前,天水市正在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5m2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m2以上。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不少于25%,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少于25%,基本形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体系。对于新的开发建设项目和住宅小区,要求严格做到绿化与配套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美化,同步验收,一次达标,以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得到大幅度提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