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甘肃庆阳市对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三突出”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  通讯员李晓英)记者日前在甘肃省庆阳市采访时了解到,地处黄河上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的庆阳市,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均在6500吨以上,北部地区达10000万吨。年入黄泥沙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的1/10,占甘肃省入黄泥沙的1/3。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该区生态环境恶化,洪水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高温、干旱、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生态安全。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土保持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对水保生态建设过程中,着重实施了三个突出。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水保项目建设
    总结几十年的治理经验,在庆阳这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老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依靠项目带动战略,才能保证国家投资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十多年来,该区把争取和实施水保生态项目作为推动全市水保生态建设、带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先后争取实施国际国内大中小型水保生态项目10个,总投资8.12亿元,其中世行贷款4.79亿元,国外捐赠1930万元,国家投资3.14亿元。除世行和英国赠款项目外,来自流域机构投资上千万元的较大项目就有4个。其中齐家川示范区建设项目,国家投资2242万元;蒲河一、二期项目,国家投资7087万元;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国家投资1.91亿元。
    示范区铸就大生态,科学管理是核心。面对涉及5个乡镇165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国家投资224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建设各类拦蓄工程3000余处,径流节灌1200余亩的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示范区建设任务,水保生态建设责任单位,按照项目责任制、监理报帐制、工程招标投标制等新时期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项目管理为灵魂、以工程质量为保证,以示范效果为宗旨,通过组建灵活高效的管理机构,挑选精兵强将参与项目建设管理,使大示范区建设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如今当你行走在齐家川示范区内,少了许多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平如砥的梯田,绿意盎然的沟壑,硕果累累的果园,一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示范样板,这就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成功治理后的缩影。这也是建设单位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创新管理、“严”字当头的结果。
    先进理念铸辉煌,外资项目结硕果。庆阳市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期项目是1993年11月经国家计委审批立项,1994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2001年底执行结束。项目区总面积4304 平方公里,涉及庆阳市西峰、环县等6个县(区)、51个乡(镇)、50万人。总投资5.62亿元,其中世行贷款3.32亿元,地方配套2.3亿元。项目实施为8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86.1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0%。世行二期项目于1999年启动实施,项目区总面积1755平方公里,涉及环县、华池等4个县、28个乡(镇)、12.51万人,总投资2.44亿元,其中世行贷款1.47亿元,地方配套0.97亿元。项目实施5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9.23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09.14%。通过世行一、二期项目实施,实现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项目区治理程度分别由治理初期的21.5%-22.4%提高到56.6%-53.6%,植被覆盖率分别由15.8%-14%提高到40.8%-36.5%,与非项目区形成显明对比。二是农民收入稳步提高。项目区人均产粮分别由实施前的380公斤左右增长到470多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400多元增长到了1500多元。三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项目区的交通、医疗、卫生条件,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畜饮水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规模治理显特色,蒲河项目创精品。蒲河一期项目是黄河流域十一条重点支流十六个项目区之一,按照2001年3月黄委批复意见,项目区总面积871.44km2,核定治理面积249.84 km2,配套建设骨干坝60座、淤地坝200座,谷坊2030座,水窖500眼,涝池678处,封禁治理150hm2。项目涉及庆阳市的3县、8个乡镇、47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在5年的建设期内(2000年—2004年),计划总投资11240.0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318.33万元。该项目是以试行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中央资金报账拨付制的大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实施由庆市水保局总负责,各项目县水保局与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负责工程实施管理。项目于2001年3月19日正式启动实施,至2006年8月关账验收,已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其中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93 km2,占计划任务的107.2%,建成骨干坝60座、淤地坝200座,谷坊2288道,涝池1040座,水窖1169眼。蒲河二期项目2005年经黄委批准实施,规划治理面积152.09km2,建设期为5年,总投资55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769万元。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治理面积114.72km2。蒲河一、二期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始终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治理,突出特色,创建精品”的总体思路,建成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特色农业、优质林果、规模种草养畜示范点,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项目区内灌木丛生、杂草茂盛、动物栖息,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泛泛绿洲。
    亮点工程惠民生,淤地坝建设显奇功。按照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在庆阳市目前已批复实施的坝系16条中,涉及8个县区,总投资3.3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91亿元。目前已建成淤地坝366座,完成投资3168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388.98万元。为了把这一重大亮点工程建成安全工程、惠民工程和效益工程,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制定完成了《庆阳市淤地坝建设总体规划》、《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淤地坝资金管理办法》、《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淤地坝工程施工技术》、《淤地坝工程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等6个规范性管理文件,为淤地坝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另有5条坝系可研报告上报待批。在已实施的齐家川示范区、国债项目、生态修复项目、重点小流域项目、省列示范小流域项目等,均按照国家基建程序和技术设标准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8平方公里,打造出了一批生态良好、效益突出的水土保持精品工程。
    ——狠抓农田基本建设,突出坡改梯的发展。
    庆阳市25度以下宜修梯田的坡耕地712万亩,这些坡耕地不仅是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饭碗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为了保生存、促发展,该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抓梯(条)田建设,到8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塬面条田建设任务,90年代后期将梯田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山坡、梁峁坡耕地的改造上,实行规模修建和整体推进。1999年,庆阳地委、行署下就发了《关于加快全区梯田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梯田化乡镇建设达标活动,之后每年以新修25万亩的速度递增。
    2003年,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梯田建设的意见》,制定了2001-2010年全市坡地改梯田建设规划,明确到2010年全市整体实现梯田化。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梯田化建设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三结合、三为主”(常年整修和集中突击会战相结合,以常年整修为主;国家补助与群众自发整修相结合,以群众投入为主;机修和人修相结合,以机修为主),采取行政推动、典型引路、利益驱动等措施,创建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围庄就近,注重口粮田建设和群众生计条件改善”的成功路子,使全市梯田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截止目前,全市已兴修梯田545.4万亩,占宜修坡耕地的76.6 %,先后有70多个乡镇实现了梯田化,宁县于2003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梯田化整体达标,西峰区梯田化达标也于2006年通过了省政府验收。2009年5月上旬,水利部在对宁县、西峰梯田建设模范县区进行了复查验收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水保执法监督。
    对水保生态环境实施依法监督,是《水土保持法》赋于各级主管部门的神圣职责。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该市的水保执法监督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目前,市县(区)两级都设有水保监督执法队伍,106个乡镇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站,共配备专职水保执法人员79名,兼职执法人员126名,确定乡村管护员1192名,5县(区)配备了水保执法专用车辆,有力地促进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全市水保生态建设项目治理成果的监督管护、水保规费征收和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报审批工作,依法行使好水土保持执法监督、方案审批和规费征收三项基本职权,市县(区)两级都能按照水土保持“一法一例一办法”要求,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强化水保执法培训,规范水保执法程序,加快软硬件建设,使全市水保预防监督机构进一步健全,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2007年,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和《庆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把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报审批纳入了项目立项审批程序,使全市水保执法环境明显得到改善。2008年,按水利部和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全市组织开展了水保执法专项行动,对辖区内2000年以来开工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报审批、水保规费收缴、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
    据统计,2000年以来,通过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突出水保执法监督工作,全市共受理各类水保违法案件1111起,依法查处1104起,结案率99.36%;编报水保方案995个,审批976个,审批率达98.1%;收缴“两费”724.42万元。这些工作措施的落实,不仅有效地巩固和保护了项目治理成果,而且也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