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长江源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明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地处长江源头的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是长江正源发源地之一,区域平均海拔4545m,是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的交错区,该区域气候恶劣,植被群落结构单一,植被平均覆盖度在30%至50%之间,生态环境及其敏感而脆弱,尤其该区域的草地系统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长江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从2006年开始,对该区域的57km2的适宜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近几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进一步采取封草禁牧等措施,不仅使放牧过载的草地得到了修养生息,而且对保护生态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具有总要的意义。
2009年为了及时掌握草地的生产力,核算载畜量,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在不同的区域选择监测点,进行了重点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试点区域外产草量和平均为55.3克/m2,草地覆盖度平均在32.2%;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试点区域内的产草量平均在78.8克/m2,草地覆盖度在40.8%,比未经过封育修复的区域提高了23.5克/m2和8.5%,从数据对比分析,说明草地经过几年的封育后,生态逐步开始恢复,生态自我修复效果明显。
青海省水保局监督处 曾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