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北京市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小型水体恢复规划技术培训会顺利召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会议现场

德国专家进行培训

    (通讯员 杨元辉)日前, 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小型水体恢复规划技术培训会顺利召开。德方专家白沙德(Chrestoph Peisert)、宾得(Walter Otto Binder)、市项目办公室、市水保总站、各有关区县及设计单位共60人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市水保总站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小型水体生态恢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延庆、怀柔、密云及昌平4个项目区县就德方专家指导下完成的小流域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初步规划,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德方专家宾得充分肯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并详细介绍了德国在河道近自然恢复方面的历史发展和经验做法。他说,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对生态休闲需求的提高,人们更想要自然生态的河,人工渠道化的河逐渐遭到摒弃。河流近自然修复需要达到三个目标:河流至少保持生态最小流量—有水的河;水质达标,具有自然的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并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生态的河;有足够的防洪空间,具有防洪减灾功能—安全的河。在对河流生态指标、水质物理化学指标、水文形态指标监测的基础上,对河流进行评价分级,制定生态恢复措施。以仿照自然、利用自然水流冲淤塑造来改善水文形态特征、恢复河道自然属性为原则,治理与维护措施相结合,给河道更多空间,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保持河道横向、纵向及与地下水的连续性,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共赢。
    据市水保总站负责人介绍,北京市计划利用5年时间,引入欧盟的河道近自然恢复理念、《欧盟水框架指令》标准和流域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完成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100公里河道小型水体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同时制订出适合北京市的小型水体生态恢复规范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全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国际接轨,为实现“三个北京”、建设首都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