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拜泉“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通过专家评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3年4月25日,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松辽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丘陵起伏,漫川漫岗,曾有着东北“四大粮仓”之一的美誉, “榛柴岗、艾蒿塘,不上粪也打粮”是对拜泉当时丰腴富庶的形象描绘。但是上世纪中叶,伴随着盲目性的毁林毁草开荒,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拜泉县一度成为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拜泉县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历届班子,一张蓝图,持续接力,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弘扬“靠苦干求发展的拜泉精神”,励精图治,坚持不懈地开展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与探索。围绕构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大美“五型拜泉”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以水土保持为依托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为同类地区生态建设树立示范典型。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拜泉县委、政府始终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水务、农委、林业、发改、财政等17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水土保持政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坚持县级领导包乡、包片、包工程、包项目。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将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纳入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全县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水土保持部门统一规划,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有力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以科技为先导,运用工程、植物、农艺三大措施,坡顶、坡面、沟道三道防线技术,实施了以水土保持为主旋律的生态农业建设。县域内形成了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首先,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学术活动,先后有拜泉县通双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配置模式研究等七项科技成果获奖,70多篇论文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通双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配置模式试验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松嫩平原漫川漫岗黑土侵蚀区治理提供了实体模型,具有普遍推广的实用价值。还有 “十子登科法”等拜泉经验,推介全国。这些成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其次,开展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按照“山处者林,水处者渔、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结合者工”的原则,确立六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林草果畜粮综合经营模式、畜禽鱼稻良性循环模式、粮牧企经庭立体开发模式、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贸科工农一体化模式、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经历了初期调整垄向、中期兴修“三田”、近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现在的立体开发四个阶段。在规划布局上划分为四个区,突出四个重点,即东南丘陵区以治沟治坡为主,北部漫川漫岗区以改造坡耕地为主,西南平原区以植物措施为主,三河沿岸低洼易涝区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年均治理面积达10万亩以上。高标准完成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治理小流域26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治理小流域12条;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治理正义和久胜2个项目区。县域内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7%的坡耕地得到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0%,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6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70.2%,土壤侵蚀量减少60%。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均达相关要求。
三是美化城乡,一体发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县城环境显著改善。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突出生态县园林城建设,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胜景,大美拜泉处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三星级以上村53个、高标准农村社区3个,村村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以让农民住宽敞房、走平坦路、喝洁净水、就方便医、掀文体热、上满意学为重点,集中建设186个中心村,吸引农民向中心村迁移,农民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四是优化产业,强县富民。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招商兴县、企业强县、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绿色食品、林木、畜牧“三大产业化基地”,培育乳、肉、糖、豆、米、林等六大主导产业, 构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大美“五型”拜泉。全县共辟建立体开发经济区182处。九龙山等一个个生态区,集资源的保护、开发与一体,融绿色食品生产、旅游观光于一身,充溢着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独特魅力。拜泉正在由生态大县向经济强县迈进,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会专家和代表实地考察了五岭峰流域黑土区综合防治工程、丁家沟流域黑土区防治工程、通双流域综合立体防治模式区、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等现场。观看了拜泉县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专题片,听取了拜泉县关于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汇报。专家组认为:拜泉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领干部群众团结协作、长期治理、持续治理、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制度完善,机构健全,责任落实。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力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绿色食品、林木、畜牧等产业基地,培育了肉、糖、豆、米、林等主导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为拜泉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视科学规划、监督管理、技术支撑和宣传教育,总结出“林草果畜粮综合经营”、“粮牧企经庭立体开发”、“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通过“岗、坡、沟”分区兼治、“上、中、下”分线设防,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综合防治体系,总结出“看山形定垄向、看土质定坡降、看坡度定田宽”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并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对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专家组认为:拜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完善,治理思路清晰,防治模式科学合理,建设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管护责任落实到位,基础工作扎实,档案资料完整,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考评标准,同意通过评审。
前进小流域治理前后对比
五岭峰流域
丁家沟流域
通双流域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
丰乐流域
前进小流域沟坡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