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天津"十一五"山丘区水土保持任务圆满完成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8平方公里 减少水土流失380万吨
蓟县山丘区林草覆盖面积提高到50%以上


  本站讯 金秋十月,蓟县山区层林尽染,景色怡人。随着2010年度蓟县山丘区水土保持工程顺利完成,本市"十一五"山丘区水土保持任务圆满完成,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建成各类水土保持设施2000余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8平方公里,累计减少水土流失380万吨,蓟县山丘区林草覆盖面积由治理前的平均不足20%提高到50%以上,有效减少风沙,涵养水源,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为本市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创造了良好的山区生态环境。
  蓟县是我市唯一的山丘区县,境内山区面积840.3平方公里,是我市重要的干鲜果品、速生丰产林和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山区景色秀丽,素有"天津的后花园"的美誉。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到上世纪80年代,蓟县山丘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曾高达500平方公里左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是我市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后花园"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改善蓟县山区生态环境,解决水土流失问题,2005年,市水务局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编制完成了《天津市水土保持规划》,将全市行政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力求通过不断健全水土保持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水保监测网络,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设推广水土保持示范区,实现"保护水源涵养区、治理山地丘陵区、修复平原滨海区、管住开发建设区"的目标。规划到2010年,基本控制全市水土流失;到2020年,现有水土流失全部得到高质量治理,使全市水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
  蓟县作为我市水土保持的核心地区,"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水务部门结合天津水土保持规划要求,以于桥水库周边地区及山区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源保护工程、山丘区水土保持工程及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工程等多项工程,5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8平方公里,保水290万吨,保土90万吨,蓟县山丘区林草覆盖面积由治理前的不足20%提高到50%以上,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仅今年一年就投资934万元,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二期共三项工程,新建各类水土保持设施124处、各类林地2200亩,实施封禁治理176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实现保水73万吨、保土6万吨,年增加果品产量近100吨,增产活立木1000余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工程关系到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大局。五年来,市水务局和蓟县水务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能力,充分恢复山区林木,保障工程治理效果。二是积极服务地区特色经济。将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与发展山区观光旅游、农田整治、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突出水保工程生态效益。经过综合整修梯田、坝地、滩地,改旱地为水浇地,蓟县全县增产粮食、果品210万公斤,农民年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依托水土保持工程,全县山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发展旅游专业村51个,特色山野农家院2000多个,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三是强化水土流失日常监测,建成蓟县山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逐步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及网络建设,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采集、传送、分析能力,为精确把握水土流失状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四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通过新闻宣传、问卷调查、流动宣传车、村庄橱窗宣传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努力在山区村镇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水土保持工作因此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据悉,"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继续稳步推进蓟县山丘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彻底消除山丘区水土流失现象,恢复山区原有生态面貌,为本市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创造条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