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艰苦创业三十载 水土保持铸辉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前进中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本站讯(记者 孙太旻)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2日,来自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众多宾朋聚首古都西安,共同庆祝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步入了而立之年。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恭贺代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讲话,让大家共同分享了该局昨天的成功与喜悦,一起展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美好未来,更加坚定了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信心和决心。
    水土流失作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安全。黄河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作为我国战略资源的富集区,既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重要地理单元,又是全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战略、国民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既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黄河防洪安全的需要,对于改善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忆往昔,国家于1980年在西安恢复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并创建黄河中游治理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前身),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高度重视,为加强该区水土保持工作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国家农委、水利部和流域机构对水土保持工作极为关注的结果。实践证明,国家关于成立黄河中游治理局并赋予“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推动小流域治理,以点带面,指导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依靠地方抓好多沙粗沙区支流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组织和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工作;管好用好水土保持经费”等职能,是完全正确而且十分必要。
    30年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历代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及“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艰苦创业谱春秋,励精图治谋发展,使各项工作职能得到全面拓展,工作领域逐步扩大,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而且技术力量最强的一支水土保持专业化管理队伍,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水土流失治理、监督、管理、科研、监测、监理及水行政管理中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治黄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三十年来,黄河水土保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从单项措施、分散治理到以小流域为单元不同类型区分类指导的综合、规模治理;从小流域治理到大项目区建设;从单坝工程到小流域坝系建设;从防护性治理到治理开发相结合;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到行政、法律手段并重,依法治理;从人工治理为主到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日趋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流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发展之路。截至目前,黄河上中游地区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多吨。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实践,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从单坝向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相配套的小流域坝系迅猛发展,不仅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和实施大面积生态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的全面推进,黄土高原淤地坝“亮点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带有重大战略性转移的水土保持方略顺利实施并取得重大成效,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功不可没。
    作为我国最大的一支水土保持专业化管理队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完成的20多项全国性和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与多项专业规划;主持编制的数十项国家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规范;开展的一大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为指导全国性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发展,均显示出了行业排头兵的强势地位。
    作为流域性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全流域组织开展的“四大片”重点治理、试点小流域、治沟骨干工程、沙棘治理砒砂岩、大示范区建设、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淤地坝坝系建设等十多项战略性水土保持重点示范项目,以及组织实施的多项水土保持国际合作项目,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被誉为世界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并获得了2003年度杰出成就世界银行行长奖等;这些重大水土保持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探索出了具有黄河特色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而且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作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研究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承担了100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治黄重大课题和水土保持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6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就有60多项;在充分彰显水土保持行业科技水平的同时,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流域性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的协调者和管理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制定了70多项国家或流域性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资金“报账制”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三项制度”;代表水土保持行业起草、编制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规范、定额、规程及专著等,既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监管工作的行为准则,又是培养造就优秀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文件;在不断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与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同时,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作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先后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十次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五次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会议,在有效组织并协调各省(区)按照中央部署认真搞好辖区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水行政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黄河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强管理”的方略,通过健全组织,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措施监管,不断提高能力建设和执法水平,以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核心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已在全流域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有效地遏制了辖区内的人为水土流失。特别是2007年水利部启动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后,对流域内300多个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和1600多个地方项目进行了现场执法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作为区域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机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利用先进的遥感遥测技术设备,开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了黄河流域监测网络、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服务等六大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快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促使水土保持监测评价能力全面提升。特别是利用先进的“3S”系统,开展流域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遥感普查工作,建立了全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开发了10多个水土保持管理应用系统,助推“数字水土保持”建设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极大地促进了流域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天道酬勤终有报,付出总会有收获。由于卓有成效的工作,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也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政工作先进集体”、“省、部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鼎力相助,离不开各省(区)、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几代水土保持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回顾过去,信心百倍,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针对当前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级领导希望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民生水利的高度,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以及“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严格的流域管理与水土保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动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水行政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能有今天的辉煌和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流域各省(区)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各省(区)的大局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支持和参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技术服务和指导的工作力度。要加强同各省(区)、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保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黄河防洪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围绕重点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解决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统一步调,形成合力,不断推动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有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与支持,有流域各省(区)的密切配合和鼎力相助,有黄河水保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一定能够推动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水行政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黄河的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