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江源区“黑土滩”治理成效显著 促进源区生态环境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黑土滩”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景观,是高寒草甸类草地严重退化的产物, 这一概念不是土壤分类学上的黑土、黑钙土等,也不是草地类型学上的概念,而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高寒草甸严重退化经风蚀和水蚀后形成的大面积裸地产物,是特殊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这一特殊地域不形成“黑土滩”。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严重的“黑土滩”退化草地有703.19万hm2 ,占全区退化草地的16.54 %,其中青海213.03万hm2,西藏327.33万hm2,川西北61.71万hm2 ,甘肃101.12万hm2 。近年来“黑土滩”面积在不断的蔓延和扩大,并有加速形成的趋势。大面积“黑土滩”的形成直接威胁着本地区人类和家畜的生存与发展,威胁着社会秩序的安定,也威胁着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平衡。
三江源区有黑土滩面积2754.46万亩,严重影响着源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自2005年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共治理黑土滩面积75.1万亩,完成投资7402万元。通过种植适应高寒地区生长的垂穗披肩草、青海中华羊茅和青海冷地早熟禾三种优质牧草,经5年的封育和保护,项目实施区植被覆盖度从40%提高到了80%,鲜草的产量由原来的每亩55公斤猛增到每亩965.7公斤,可以为2740个羊单位提供全年的饲草量。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项目区牲畜严重缺草的现状,而且提高了草地水源涵养能力,改善了长江源头草地生态环境状况。同时,通过黑土滩治理,牧民对开展科学种草、合理利用草场和保护草原的意识明显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