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甘肃庄浪:老典型的忧思“四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坝库鱼塘

沟道坝系拦泥蓄水

万泉镇蔬菜大棚

庄浪县朱店镇北川万亩优质苹果基地,果树初栽植,间作低杆农作物

 

    本站讯(记者徐清华 项晓光 孙太旻)1998年,庄浪赢得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称号,全县近百万亩梯田的修建完成,一举解决了困扰这片区域世世代代的吃饭问题,庄浪精神、庄浪人一时声名鹊起,引起国人以及周边区域的侧目乍舌。
    而在此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庄浪同样在周边“很有影响”,那是因为贫穷,“到处是要饭的庄浪人”。
    今天庄浪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门槛上。全县实现梯田化,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下一步发展的路子如何走?如何更加富裕、壮大?这是摆在庄浪人民面前的忧思。
    8月8日,记者在庄浪县朱店镇、万泉镇采访时看到,这里正在蓬勃兴起的果园产业和大棚蔬菜种植。朱店镇北川万亩梯田标准化果园管理示范点内全部是去年栽植的苹果树,朱店镇李镇长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该镇条形梯田川台地全部实现了果园化,山地梯田1650米高度以下也计划全部种植果树。万泉镇霍李村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内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以及给类露天蔬菜的种植,使2009年该村户均蔬菜收入1.2万元,人均2600元。
    如火如荼兴起的果园、蔬菜基地见证了庄浪由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发展的必要。庄浪县政协副主席蔡明章说,庄浪县是梯田化建设的先进、老典型,但老典型如何焕发新青春,是一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十分迫切的问题。目前庄浪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处于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下游甚至末端。
    也是基于此,实现梯田化县后,当地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他们立足县情,发挥“庄浪精神”、模范县效应和梯田资源三大优势,积极推进工作目标由基本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工作重点由梯田建设向全方位的梯田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转变,工作重心由主要追求农业增产向突出解决农民增收转变,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帷幕。
    记者综合采访中了解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正在致力推进的工作思路,目前庄浪梯田化后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施配套,二是旧梯田改造,三是产业主导,四是高效增收。
    问题一:农业基础设施如何配套
    兴建水源工程,当属庄浪干旱山区的首位问题。这几年,庄浪全县1800米高度以下先后建成提灌工程18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4万亩,建成田间、庭院水窖9.2万眼,发展梯田灌溉面积17.6万亩,有效补给了梯田灌溉用水。在近几年持续干旱的自然条件下,水平梯田亩产仍在200公斤以上,保证了大灾不减产、小灾夺丰收。
    庄浪县水土保持局局长张嘉科说,庄浪县山大沟深,淤地坝建设十分必要而迫切,淤地坝建设不仅解决水源问题,也解决了交通问题,是农村发展的产业路、致富路。为此,他们以坝库建设为主,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相继建成了堡子沟、榆林沟、青龙沟、岔李沟、史渠沟、石河沟、庙龙沟等12条重点小流域治沟淤地坝61座,坝控面积168.66平方公里,总库容2038.71万立方米,相当于3座7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的蓄水量,解决了3.6万人畜的饮水困难,发展山地梯田灌溉面积2.5万亩。
    问题二:老梯田如何改造
    目前庄浪仍旧有28万亩低标准梯田,因地块小,拦蓄作用不大,抗旱能力差,不利于产业发展,急需改造。建成梯田化县后,庄浪采取整合项目资金、群众参与的办法,持续加快低标准梯田改造和剩余坡耕地扫尾力度,1998年以来,全县已新修、改造梯田4.5万亩。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田块结构好、道路网络好、地埂利用好、径流调控好的“四好农田”96.38万亩,占坡耕地面积的93%。同时,该县还剩余10万亩坡耕地,属于难啃的硬骨头,修路难,成本高,希望尽快被列入“坡改梯”行列。
    问题三:如何发展主导产业
    当前,庄浪县的果品、洋芋、畜牧、生态旅游等产业正在兴起。这是庄浪县“立足梯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培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以百万亩梯田为载体,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梯田资源由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努力把梯田大县打造成产业大县。
    2009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总产值达到1.9亿元。在万泉、阳川、朱店、大庄、南湖、卧龙、赵墩等适生区乡镇建成优质苹果示范园26.6万亩,引导扶持县内果品营销大户注册成立了果品进出口贸易公司,实现了直接出口创汇。
    为优化提升梯田洋芋产业,他们大力培育并推广“庄薯3号”洋芋品种,每年洋芋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年洋芋总产量39万吨。还通过外引内聚资金,建成一批洋芋营销和加工龙头企业,洋芋总产值达到3.1亿元。
    在畜牧产业方面,该县以市场为导向,以生猪、肉牛养殖为重点,加强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和管理,改造扩建肉牛繁育中心,巩固发展草食畜牧业,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4万头,年肉类总产量1.72万吨,总产值达到6.2亿元。
    庄浪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周围麦积山、崆峒山等知名景区临近,红色旅游项目独具特色。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效应,精心打造庄浪梯田旅游品牌,启动实施了梯田生态观光旅游带工程建设。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包括赵墩沟梯田生态风景区、大庄梯田化第一村、堡子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牛家沟水保生态园、陈山四好梯田村、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上寨村石坎梯田等。他们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建成集梯田农艺园、水保示范园、游客采果园、坝库生态园、多种养殖园、水上游乐园、农家民俗园、休闲垂钩园为一体的梯田生态旅游景区带。目前已经培育农艺、果艺、园艺等水保科技示范园20多处,建成景区道路86公里。
    问题四: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目前全县梯田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6万亩,其中优质果品基地26.6万亩、优质洋芋基地24万亩、优质牧草基地15.4万亩,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总收入达4.45亿元,农业人均1000元,全县梯田附加值年均增加3500多万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
    记者在朱店镇毛柳村杨节整家看到,他们去年花了八万块钱买了两处新房,从半山坡上下来搬进了新农村,目前全家8口人,12亩地,其中3亩苹果园,家里还养了40多头猪,“每年收入好几万”。同村的杨海禄家6口人,有梯田9亩,养了70多头猪,还承包了近9亩果园,家庭收入不菲,刚给儿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幸福舒心。村支书柳永进说,受传统影响,当地村民有养猪的习惯,也是致富的重要手段。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毛柳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附近闻名的新农村典范。
    而发展梯田旱作高效农业,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撑。庄浪县运用现代农业种植新措施,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大力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每年推广旱作农业种植示范工程10万亩,培育和形成了水洛镇中川农业科技示范园、万泉镇高邵坪节水灌溉示范区、万泉镇三万坪优质果菜示范基地、朱店镇北川万亩优质苹果示范基地、阳川乡葫芦河区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关山片区优质种薯示范基地等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发展梯田旱作高效农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水洛河、庄浪河、榆林沟三大流域和东部、南部山地梯田建成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区6处、千亩示范点32处,全县共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面积20.7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6.7万亩、全膜洋芋4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明显,据悉,2009年全县全膜玉米平均亩产786.4公斤,较半膜玉米亩均增产212.6公斤,增产幅度达37.1%。
    劳务输出收入占据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半壁江山。实现梯田化后,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该县组织剩余劳动力,实施万名城乡青年南下就业工程,加大境外劳务输出力度,每年输转劳务9.5万多人(次),年均创劳务收入5.2亿元以上,目前“梯田人”已成为庄浪县劳务输出的品牌,并进行了商标注册。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