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陕西略阳:群众要致富 不忘银杏树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银杏林

银杏果

    在立有“陕西省略阳县银杏示范基地”牌碑前,我们看到路旁大片的矮化人工银杏林长势喜人,翠绿并带有露珠的银杏叶透过夏日的阳光,在微风的吹动下闪闪发光,满树的银杏果如同碧绿的翡翠压弯了枝头,看上去着实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杨万里那首脍炙人口的“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杰作。走近时,你会发现,在这碧绿蓝天的银杏叶丛中,还有着许多若隐若现的“小翡翠”。这就是银杏所结出的果实——银杏果。这种景象预示着秋天来临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儿将会由青色变为淡黄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些小家伙儿也将不断的发灰变硬。待到成熟的时候,它们又将以一串串白色的珍珠悬挂在树上,所以又叫白果。
    恋恋不舍地欣赏完人工矮化银杏园后,我们的目光又朝公路对面的银杏人工林投去,诺大的人工林错落有致、碗大粗细的银杏树更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的枝干十分挺拔,树干分成许多树杈,树杈上又分出许多小枝,小枝上面长满了深绿色的扇形叶片,夏天的银杏树成了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火辣辣的阳光被毫不留情地挡住,让人在树下尽情地分享它的清凉,十分惬意。
    当我们提及略阳县银杏树的历史渊源时,随同的县水保站陈站长兴奋地告诉我们,据清《略阳史话》记载:李白入蜀有感于山迴路转,行旅多歧途,便从成州 (今甘肃成县)开始,每20里栽两棵白果树,一直栽到兴州 (今略阳) 境内的青泥河。略阳琵琶寺现存两棵银杏古树,东边一株为雌株,西边一株为雄株,两树相距8.3米。奇异的是雄树之上寄生着一株桑树,与雄树共生,生机盎然,名曰“银抱桑”;雌株青翠有加,年年结果,不失为秦地略阳一有名的自然景观。
    县水保站高级工程师、当年西北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专业高材生孙栓科蛮有兴致地补充道: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等,属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为第四纪冰川后残留的中生代孑遗树种,具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特产中国,世界其他国家只发现化石而无活植物,现各国栽培均从我国引进。银杏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千年古树南北古刹比比皆是。银杏全身是宝,融药用、保健、食用、材用、观赏为一体。在我们略阳既是水土保持先锋树种,又是当地群众最为喜爱的经济林种。其树干端直苍劲,树姿雄伟壮丽,苍翠挺拔。其根如龙盘,巨干参天,冠似华盖,巍峨嶙峋。其叶形如折扇,翠绿莹洁,奇特优美,颇为美观。树体肃穆壮丽,古雅别致,炎夏枝叶繁茂,绿荫蔽日,晚秋果实累累,一片金黄,给人以华贵典雅、大雅别致之感。银杏集树形美、叶形美、内在美、“人格美”于一身,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特别是,银杏适应性广,生命力特强,寿命特长,一次栽植,千年收益,是极具观赏绿化和经济收益的最理想树种。
    用县水利局局长曹正中的话说,该县自1993年以来,便将发展银杏确定为继杜仲、蚕桑、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之后的又一后继骨干项目,从种苗基地建设抓起,引导农民广泛种植。县上为此专门成立了银杏技术指导站、银杏技术协会,为部分乡镇配备专职技术员,对银杏的栽植与管理进行指导,并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以官亭镇为中心,建立了300多亩种苗繁育基地,并在勉康公路309省道沿线七个镇建成百公里长的银杏林带。银杏指导站先后从山东、江苏等地引进了马铃、佛手、七星果等近10个国内优良骨干品种,建立50余亩良种丰产示范园与采穗园,累计种植人工银杏林4.5万亩,使其成为陕南最大的良种银杏综合性示范基地,该基地已累计向全县提供银杏优良种苗330多万株、丰产园大部分品种已开始挂果收益。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调研组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