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山西日报:防治水土流失 守住秀美山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柳林昌盛农场红色传统教育区


宁武暖泉沟淤地坝水保治理工程


阳高晋西北防风固沙水保科技示范园


阳曲阳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排洪渠

  
编者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省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可喜的是,面对历史欠账,我省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省先后已有阳高县晋西北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柳林县昌盛农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阳曲县阳坡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宁武县暖泉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见证,更是全省各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借鉴。
    为充分发挥这些园区的理念引领、典型示范、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等作用,提升社会公众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推进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本报特对获此殊荣的四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柳林县昌盛农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昔日“四荒地”今朝“花果山”

    仲夏时节,走进柳林县昌盛农场,碧绿的湖水,幽静的园林,还有漫山遍野的果树和依山而建的宾馆,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谁承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以前这里竟是一片“四荒”地。
    这片“四荒”地于1996年由民营水保大户张应昌承包治理。该地土壤主要以灰黄土为主,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自园区创建以来,确立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治理开发思路,以建设黄土高原秀美山川,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年建设,共建成六大功能区。
    ——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示范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治理示范区、坡面综合防治措施示范区、沟道综合防治示范区、经济林栽培与管理示范区、小型蓄水节灌工程示范区,水土保持设施覆盖了园区大部分面积。
    ——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区,主要包括育苗育种示范区、蔬菜种植示范区、养殖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以蔬菜种植、田间管护、小杂粮生产、龙泉湖、蛋鸡养殖为载体,逐步形成种养加多种产业。
    ——水土流失监测示范区,这是示范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该园区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修建了水土保持径流监测站,用来观测各类型的坡地水土流失及污染物流失状况。
    ——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区,该园区通过在淤地坝、机修梯田、旱井水池等水土保持设施工程区树立水土保持宣传牌,建设水土保持展览馆等方法,记录荒山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的艰辛过程,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并通过与县城中小学联合举办各种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氛围。
    ——红色传统教育区,这是该园区的主要扩展功能,碧瓦红墙,雕梁画栋,朴素幽静的红太阳广场门楼,展示着激情岁月的精彩。整个广场红旗招展,使游客学习传统文化,瞻仰伟人风采,铭记红色历史,感念和珍惜富足无忧的幸福生活。
    ——休闲观光娱乐服务区,主要以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经营为主,以龙头山庄餐饮娱乐接待中心、黄土风情的窑洞农家宾馆、江南田园式生态餐厅、创业亭、神农塔、百花园、龙泉湖、水土科普园地等旅游景点为依托,建成四季皆宜的旅游园区。
    该园区坚持治理与美化同步、生产与科研同步,形成了水土保持立体防护网络,水土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园区的环境,成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典范,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学习受教育。2012年,该园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柳林县昌盛农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国家投入和民营水保大户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径流观测小区、水保淤地坝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水土保持设施,由国家投资建设,并在整个园区的规划、措施配置、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水保大户指导,园区的日常管理运行则由民营水保大户负责,很好地解决了园区长期维护运行的问题。

    阳高县晋西北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水保的“样板工程”

    2000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连续发生大范围的扬尘、沙尘暴或浮尘天气,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为了推动京津风沙源工程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精神,在水利部、中科院水保研究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决定在阳高县建设晋西北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科学试验,为工程实施服务。
    阳高县地处塞北,属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一个典型的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十年九旱,风沙大、降雨少,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降雨量仅有400mm左右,而且七、八、九三个月降雨占到全年70%-80%。在此建设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晋西北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78.85平方千米,园区共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工程示范区、观赏区、科研观测区、新品种引进及栽培试验区。工程示范区包括坡改梯示范区、乔木林示范区、牧草种植和草灌混交示范小区、乔灌混交示范区、整地技术示范区、灌木林示范区、经济林示范区。观赏区位于观测区周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的原则,栽植有丁香、榆叶梅、沙棘等观赏灌木。引种试验区,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经济林、灌木和牧草种进行试验种植,大面积推广抗寒抗旱性强生长良好的植物。科研观测区,由小区边界、集流槽、导流管和集流桶四部分组成。
    原先的一片荒草地,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各类示范小区各显风姿、争奇斗艳,向人们述说着不同措施治理后的不同效果。目前,该园区设专人进行管护,长期开展水土保持科研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数据,为大同地区及晋西北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科学观测、典型示范的同时,园区还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等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让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中来。2008年,该园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下一步,该园区还将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示范园区建设,增加科研观测项目,不断提高科研观测成果质量、数量。同时转变思路,积极探索一条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把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科技教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高科技水保示范园区。

    阳曲县阳坡综合治理示范园:北方土石山区水保的“成功路径”

    阳曲县阳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该县西北的北小店乡蔓菁村,紧邻康西公路和太佳高速公路,属阳坡小流域范畴,总面积24.5平方公里,由阳坡和九股泉两条沟组成,地貌类型主要为最具代表性的北方土石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1320米~1950米之间,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
    从2004年开始,山西省华宏房地产公司经理薛宝成承包该流域50年的使用权,并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多年治理,该园区已逐步形成了集综合治理、苗木展示、水土保持监测、科普教育宣传、特色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区。
    该园区通过培育四大功能区,发展三大特色产业逐步趟出了一条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成功路径。
    所谓四大功能区,即:综合治理示范区,共设置示范小区4处,分别为源地治理示范小区、坡面治理示范小区、沟谷治理示范小区和水土保持苗木展示小区;科研监测示范区,设有小流域全自动气象站1处,水土流失观测场1处10个小区,小流域径流泥沙监测站1处,实验室1处;科普教育示范区,通过室外实景、室内影像等手段全方位、多形式全面展示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休闲观光区,该园区在阳坡、安子上建设的阳坡生态度假村、安阳山庄,家禽养殖基地和养鱼垂钓基地,已成为省城周边市民休闲、观光、体验、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所谓三大特色产业,即:特色育苗产业,育苗面积30公顷,共有油松、云杉、白皮松、杨树等大小苗木30万株;特色养殖产业,现有塘坝和坑塘水面2.56公顷,可产成鱼10吨,在阳坡和九股泉沟建有2个养殖园区,养殖鸡6000只和羊300只;特色加工产业,在阳坡建成小型加工基地1处,年加工能力500吨,主要加工周边农村生产的绿色小杂粮和食用油脂。
    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也采取了国家投入和民营水保大户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园区建成后,华宏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又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对园区内的各项运营项目和治理措施进一步进行了完善。新增水保乔木林5000余亩,新增荒地种草3000余亩,新增塘坝两处,新增防火道20公里,新建办公场所700平方米。
    不仅如此,该园区还把科普宣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以园区为中心,结合周边景点打造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以带动发展的理念,采用用工形式与订单采购形式相结合的模式,为当地的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带动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每年在园区工作的当地群众1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86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2012年,该园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宁武县暖泉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保生态旅游区的“典范”

    暖泉沟流域位于我省宁武县境内,该流域历史上是一个地广人稀、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贫困。该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治山、治水、治污、治穷、治乱、治差,使暖泉沟流域山青、水秀、景美、民富、和谐、有序,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水保生态旅游区的路子。
    围绕暖泉沟骨干坝,该县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沟、梁、峁、川综合治理,统筹使用生物、工程和农艺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从山顶到滩涂,从农田到村落,自上而下建立起立体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共完成乔木林1.4万亩,灌木林0.3万亩,封禁6000多亩,荒山秃岭全部披上绿装,荒地滩涂全部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5%以上,流域内局部空气湿度增大,空气质量变好,形成了区域小气候。2012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在建设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该园区还着力建设清洁小流域、打造水保生态旅游区,成为全省闻名的“省级水利风景区”。该县所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是:
    一是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参与实施。由宁武县县委、县政府出面,统一协调财政、农业、水利、水保等部门,实行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同步治理。
    二是吸纳社会资金,实现“以工程养工程”。该县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吸纳有实力的实体和个人资金,实现“以工程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强化监管措施,维护治理成果。该县大力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资源管理条件》、《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制定和出台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规定”、“封山育林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护林大队,派专职人员管护水土资源;在景区设立多处宣传标志,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经过高标准治理后的暖泉沟流域,生态良好,景色独特。为发展旅游,在库区周边建成了欧派别墅13栋,床位90个,餐厅1座,完成游船码头1座,垂钩台1座,道路硬化30千米,购置了30余艘各种类型的水上游乐设施。政府还补贴鼓励农户开展“农家乐”。目前,景区每年接待游客约7.8万人次,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在游客的闲庭信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
    (山西日报 2017年6月12日星期一 第4版)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